曾水良:民营企业治理大长今(序)


 

 

民营企业治理大长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2002513日上海举行的“汇丰经济论坛”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目前国营业企业在GDP中的贡献只占到30%左右。这就是说,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性质的企业在GDP中的贡献占到了70%

  在中国大陆32个行政区中,从1980年到1995年这十五年当中,有三个省的经济发展得最为迅速,第一是浙江,从全国第十二位提高到第六位;第二是广东,从全国第五位提高到第二位;第三是福建,从全国第十四位提高到第八位。而1995年全国非国有经济比重超过80%的省份恰好是这三个省。其中浙江达到90%,福建达到85%,广东达到81%

  而自1980年以来,中国私营经济产值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每年以41%的速度增长。

  然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似乎并不理想,其中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寿命短。一般民企真正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在24年,之后要么倒闭、要么长期停滞徘徊。比如,沈阳飞龙集团、山东三株集团、珠海巨人集团、郑州亚细亚集团、北京南德集团、广东中山爱多集团、山东秦池酒厂、广东太阳神集团。一个又一个辉煌地崛起,然后又一个个悲壮地倒下。如今,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里都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批一批的民营企业注册成立,放鞭炮庆祝开张,同时,另外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宣布倒闭,人去楼空。

  据有关资料统计:小型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三年,大中型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七年。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寿命短、长不大。

中国企业固然存在着一个体制上的原因,但绝不是一“私”就灵,或一“股”就灵,在“私”和“股”完成了以后还面临一个文化转换、观念更新、模式调整的深层次问题   这触发了笔者的一个疑问: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群体素质到底是什么状况?从这时起,笔者开始考虑需要写一本关于民企研究及民企治理的书。以唤醒中国民营企业家企业公民思维意识明析企业的文化转换、观念更新、模式调整的深层次问题。以期大、长、今!

 

中慧民企治理咨询专家团:曾水良

      2006/12/01

 

                    

 

第一部分    诊断步骤…………………………………2

      一    外部环境…………………………………2

      二    企业内部状况……………………………2

  第二部分    诊断的要点和重点………………………3

  第三部分    诊断要点…………………………………3

  第四部分    诊断重点…………………………………5

 第五部分    诊断及治理报告…………………………5

    一    先天不足…………………………………5

    二    经营战略…………………………………8

    三    企业家心态………………………………11

    四    产权制度…………………………………13

    五    组织管理…………………………………15

    六    人才机制…………………………………16

    七    企业文化…………………………………20

    八    商业道德…………………………………21

    九    融资能力…………………………………22

    十    市场营销…………………………………24

    十一  社会责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