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尴尬 毕业生们何去何从?
文\周湘晖
一、引 言
大学教育不再有过去的无限风光。“象牙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扩招的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是带来了大学生的日夜增多,而是大学教育质量的滞后。
二、大学教育的尴尬
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着各种的尴尬,令人深思,更应该令高校管理者们深思。
(一)尴尬篇一:身家上亿却未上过大学
两位身家上亿却未上过大学的经济界的80后人,一位是泡泡网站的CEO李想,另一个是22岁的茅侃侃。两人身家资产上亿,但是令人吃惊的却是这两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
而他们的成就却让现在所有的大学生汗颜,大家都只是听说过美国有许多富豪(如比尔·盖茨)没有上过大学或者上大学时中途退学,不想就我们自己身边也有这种人。从一定角度来讲,他们都是国家的骄傲,但从教育角度来讲,这却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当前大学教育的最尴尬的一篇。
(二)尴尬篇二:患上“毕业综合征”
现离大学毕业生离校的时间一天天临近,各种“散伙饭”也日渐盛行,酒后闹事、半夜喧嚣、破坏公物等“毕业综合征”也随之出现,借以宣泄毕业生们的复杂情绪。尽管出现“毕业综合征”的只是小部分大学生,但还是令人感到震惊:大学生们怎么了,和大学有什么过不去拉?
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们技能和知识,完成文化传承的任务,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而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前表现却令人怀疑起“大学产生的毕业生是否合格?”的这一尴尬。
(三)尴尬篇三:看不起自己的母校
重庆一所高校的一大三学生,在退学申请书上写下退学的理由是:看不起学校。令人感到十分吃惊。而该校还有许多抱有他同样思想的同学鼓励着他。
为什么会导致该生看不起自己的母校。该生称“学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太死板”等作为其看不起学校的理由。以前只有大学开除人,而现在出现的却是“学生开除大学”的尴尬境地。这一事件,令人、更令高校深思。
三、大学教育尴尬的反思篇
对于出现这些大学教育的尴尬,应该说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
(一)高校的教学质量的下滑。当前大学的扩招之风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教学质量的下滑。自高校扩招以来,不少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师资力量、管理、设施建设、服务往往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近年来一些高校重视了学术和业务的氛围,却忽视了人文和道德氛围的建设,重视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少了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塑造。
(二)还没有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严重滞后。许多人都说大学教师最好当,上课就拿着书来了,下课是找不到人的。于是在最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里面,这些都只是花边工程,没有落到实际,认真扎实地开展。为什么黑客、自杀、卖淫……这一系列的事件出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是远远滞后于当前的教育现状的。
(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现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有个别高校一味“向钱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出现乱收费,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而青年大学生们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心理还不成熟。他们身处在一个唯钱是论的环境里,会简单地把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理解成一种简单的利益关系,甚至是纯金钱关系。从而导致大学生拜金主义盛行。他们崇拜比尔·盖茨类人、越来越看不起自己的大学、故意破坏大学里公物……
四、结语
应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极易凸显。高等教育大众化绝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应该有质的提高。高校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规模的扩张。 高校应该及时扭转建大楼之类“规模偏好”的倾向。应该以学生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我们的高等院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招之后,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强筋壮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上来。
[作者:周湘晖]
[郑重申明:转载请联系作者,必须注明作者和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