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奖模式”研究(一)


 

为什么要研究“诺贝尔奖获奖模式”?

 

为什么要研究“诺贝尔奖[1]获奖模式”?

因为:

“当今世界各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人数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科学技术的标准”[2]。

因为:

迄今为止,中国在国内还没有一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3]。

因为:

本人切望为中国实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切望聪明智慧的13亿中国人中能够快速大量低成本地涌现出更多的掌握了“诺贝尔奖获奖模式”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4]。


[SYQ原创&版权所有]

────
[1] 此处所说的“诺贝尔奖”,是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与“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行文方便起见,以后在此研究系列中均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简称为“诺贝尔奖”。

[2] 凌永乐编著:《话诺贝尔奖》,中国致公出版社,2004年版,前言。

[3] 中国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奖情况如下:

“一百年来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有8位,其中5人获物理学奖,1人获化学奖,……

“获物理学奖的5人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和崔琦。

“获化学奖的1人是李远哲,……

“中国获物理学奖、化学奖的6人,他们先后都加入了美国籍,成为美籍中国人。

“他们获奖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在国外完成的”( 同上[2],第155页)。

[4]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奖情况如下:

·“诺贝尔奖从20世纪第一年1901年开始首次颁奖,到20世纪最末一年2000年,整整100年,除团体奖外,共700人获奖,其中获物理学奖162人,化学奖135人,生理学或医学奖172人,文学奖97人,和平奖88人,经济学奖46人,大多数来自西方各国。

“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三项自然科学奖基本上被西方国家垄断。

·“在众多获得诺贝尔奖的西方人中,又以美国为最,以下依次是英国、德国、法国、前苏联。

·“在过去100年获物理学奖的162人中,71人是美国人,几乎占获奖人数的一半;

“化学奖135人中,48人是美国人,占35%以上;

“生理学或医学奖172人中,85人是美国人,接近一半”(同上[2],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