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火炬股改,公众股权益的真正抗争


湘火炬股改,公众股权益的真正抗争

 

        原定于去年1219日举行的股改股东大会终于在推迟55天后的213日举行,然而湘火炬大股东精心设计而又难产的股改怪胎还是夭折了。大股东未能如愿以偿,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失败的,然而人们在这失败中才看到了公众股权益的真正抗争。

中国股市的股改已快进程过半了,在已进行股改的500多家公司中近99%的方案获得了通过,这在某些人看来是出乎意料的顺利,然而在这顺利之中显示的不正是公众投资者的无奈和悲哀吗?101股、2股、3股,能与公众股非全流通下的高溢价相当吗?能算是解决了股权分置扭曲的股权吗?明明是一文不值的承诺却被作为支付获得流通权的对价(农产品),明明是在高价减持国有股却也被以承接不良资产的名义作为对价“支付”给了流通股(宁夏恒力),明明是在卖壳撤退却也贴上了股改的标签(*ST吉纸),明摆着是毫无内在价值的废纸一张的权证却变成了华菱管线大股东获得流通权的通行证,……。在这些方案一个个都高票顺利通过的时候,哪里还见得到真正公众股的权益!

湘火炬于1993年上市,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因有德隆的长期“经营”而名燥中国股市。该股不但大股东已几经更迭,而且公众投资者也是生生死死几进几出了。其股本在庄家的资本运作下,从上市时的068亿股到现已扩大到了93629亿股,当初非流通国有股以4757万元注资折股3400万股,现已变为337678亿股,实际成本不过014/股,而公众股经历年送转股及配股,虽然股本扩大到了598609亿股,但是出资成本仍达每股115元,是非流通股的82倍。从现时各类股东的持股来看,国有股东在转让了大部分股份后仍持有7440万股非流通股,按18/股净资产计算仍拥有134亿元资产权益,注资仅此就增值了3倍。而其余的国有股在1997年第一次以28/股转让给德隆后,在德隆崩溃后2004年又由潍柴动力接手。潍柴动力现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拥有26328亿股份,而其取得股权的资金也不超过5亿元,每股的成本也就不会超过19元,与现该股的每股净资产基本相当。而湘火炬的公众流通股在长期的庄家的炒作过程中,原始股东可以说是已基本绝迹,其持股成本在最后的送转股后最高的可达1665/股,从2003512日最后送转股的除权日到德隆崩溃前的2004224日的191个交易日里,平均股价也达1554元,即使是在德隆崩溃后至2004420日开始有人接手到至今的380多个交易日里(换手率为990%),最高价为626元,最低为248元,平均为385元。

从以上的分析可清楚看出,不论是上市之初还是经股本大肆扩张,以及几易股东之后,非流通股与公众流通股的权益分置都是十分明显的。而这次股改非流通股设计的方案,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0.3股和行权价386元的3份认沽权利,简直是对流通股权益的戏弄,如此的方案怎能指望公众股东的“高票”赞成呢?好在湘火炬没有象多数股改公司那样,参与表决的流通股多数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股东,虽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3只基金全都投了赞成票,但是无奈流通股赞成票比例也只有68%,这正是公众股东在真正地抗争自己的权益。

湘火炬的股改是失败的,然而公众股的权益却是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和保护,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所在。股改的本义应该是解决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弊端,而最重要的实质就是让公众股享有其应有的权益,湘火炬公众股在股改中的抗争,难道还不应惊醒中国股市正在继续的股改的所有参与者吗?

(鲍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