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六)


前言:“一个在“文革”还没有上学的人”说我是“一个连初中文化都不具备的人”。那时还穿开裆库的娃娃,到现在他也没见过我,就知道我是“一个连初中文化都不具备的人”。太厉害了!不是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吗!我愿意“坦白”,争取“宽大”处理。我确实文化不高,不是爹妈给我的头脑笨,也不是我自己不努力,那时我是“老三届”高中生,全国没毕业一个大学生,我会是大学生?所以,以后我都是自学的。自学取得中专学历;参加全国高教自学考试毕业。而后还不断努力。他还说“你除了查《字典》还会什么?”太过奖了,认为我会《字典》,四角号码《字典》我还真不会查。“还会什么?”他没见过我的简历吗?我是第一届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当时全国42个会员之一(山东省第一位)。每年担负国家的科研任务。应财政部特邀参加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一些观点被采纳(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该法应该有但没有,亲自撰写了该条)。关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修改的一些意见(如外资企业不是外国企业),被全国人大采纳。总局特邀参加《中国工商税收征管改革》编撰,写“征管管辖”一节,填补我国空白。撰写过多篇学士论文,《论法治在市场中的作用》已发表在咱们网站,点击率在我的文中第一 。我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已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尚未发表,现奉献给广大网友。
    该论文共11部分:题目、目录、摘要、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为避免扰乱论文写作秩序,恕不全文发表。)

第二章  我国当前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实施现状

    2.1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的原因
    国际经济格局的不平等,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存在投资环境的局限。这样,发展中国家推出税收优惠措施就可鼓励外商投资者进入本国投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改革开发初期,同样存在资金缺乏、外汇短少、技术落后、基础设施差等投资环境问题;为了尽快发展我国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早日实现现代化,积极引进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就成了非常迫切的需要,这样,为外商投资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就成了中国涉外税收政策的一项必然选择。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践证明,在一定时期的一定条件下,税收优惠措施可作为实现政府目标、吸引外国投资、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2.3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现状及评价
    2.3.2对我国现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评价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之所以出现了上述格局,究其原因是与我国现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出多门。税收优惠政策的措施,在成为法律渊源方面,显得非常混乱,迄今公布的税收优惠规定,有的以税法形式出现,有的则以党政机关文件的形式出现,这就难以体现法律的刚性,造成优惠措施散乱。现行的各种涉外税收优惠规定,有的是没有选择性的普遍优惠,有的是对某类投资者或投资项目规定的优惠,有的是按不同开放地区规定的优惠,还有的是对少数特殊情况而实行的优惠。由于各种规定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施行,具有较大随机性,造成互相矛盾,使税务机关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2)层次过多。涉外税收优惠复杂繁重,重重叠叠,目前除了国家颁布的税法以外,还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的开放格局来制定的涉外税收政策,以及按投资项目和投资者的身份制订的先进技术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华侨投资者的身份制订的先进技术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华侨投资和台胞投资等。优惠规定层次过多,不便于执行,加上为吸引外资,各地方又竞相加大优惠,使涉外税收优惠五花八门、杂乱无章。
    (3)优惠过大。从国际税收优惠经验来看,涉外税收优惠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起到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的积极作用,也可以因此增强了外商的竞争能力损害本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目前由于实行涉外税收优惠的与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的差别较大,客观上恶化了内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这种以牺牲本国财政收入为前提的税收优惠,只能将之作为权宜之计,长此以往必将损害我国权益,最终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在一段时间内还不宜取消。这是因为我国目前仍需要大量吸引外资,以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