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广告人死了!
文/丁树雄
这几年,视听总有种被“强奸”的感觉,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拧开收音机、上网浏览、出门办事、外出旅游,每时每刻自己都好象被“浆糊”浆过、臭气熏过、噪音闹过、香口胶粘过,揪心得很、烦心得死、哭笑不能,日渐一日地开始咒骂起那些该死的“垃圾广告”了。原本喜好欣赏各类出色优秀广告的我、每天离不开品尝一羹广告美餐的我,渐渐地患了“广告厌食症”,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快要“绝食广告”了!
为何竟至于如此呢?我想大概是与“广告人”濒临灭绝不无关系吧!
一、从事广告的人员并不都是“广告人”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界定清楚“广告人”的身份及资质,本文所指的“广告人”并不等同于一切广告从业人员,这里所提的“广告人”是指行业责任与专业修为完美结合,具备较强的公德意识、博才多识、谦虚好学、精益求精,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推动广告创新发展,同时给“受众”(人民群众)带来广告文化熏陶及愉悦,并持续稳定地为社会创造强烈文化效应的那些人或群体。否则就不是“广告人”,而是胡搅蛮缠沾点边入不了其内的“广告香口胶”、“广告牛皮癣”。
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目下的广告业界“众生态”
我粗略笼统地归纳了一下,当今玩广告的不外乎三类人:
一流的玩“合成技术”,包括电脑技术、影视艺术、声控技能、色彩工艺、画面组装等等,玩得炉火纯青、相益得彰,虽形象大于思维、形式盖过内容,却被视为“极品”登各大雅之堂、断各大媒体之档、夺各大奖项之冠,当然也必然摘取“混淆受众视听、 污染文化市场”“广告大户”的桂冠。
二流的玩“文字功夫”,恨不得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几千年文化全放进“文字锅里”,时而猛火爆、炸、轧:生剥了、拉长了、锤扁了;时而文火炖、焖、蒸:调和入味混杂;咬文嚼字、偷梁换柱、横七竖八、酒“倒”着喝美其名“道酒”【倒可倒、非常倒(道可道、非常道)】;咳嗽了“刻(咳)不容缓”,烫衣了“百依(衣)百顺”,诸如此类偷了换了拆了并了尽显广告玩者的“文字功底”(当然偶尔把玩把玩还自然,一直玩下去就不地道了),但最终还是在玩文字游戏,戏弄不识几个字不会变通的老百姓。破坏汉字的用字规范以及污染语言文字使用的纯净环境,他们“立头等功”!
三流的玩“画虎类犬”,说白了就是赶鸭子上架玩“编辑复制”,这类玩家高超的合成技术玩不来,而高雅的文字艺术又不够格玩,只能牙牙学语端坐在地上玩拼图堆魔方了,拼得象样堆回原样,赏一颗糖他们就知足,七拼八凑叠床架屋也不要怪罪,高抬贵眼、高抬贵手充其量打几下屁股就行了,毕竟是“新生代”嘛,宽容为先!愚弄百姓、扯高补低变口味(把博士生的欣赏口味变成高中生的,大学生的变成小学生的,小学生的变成婴儿的),玩文化倒退、知识下降,他们“功劳真不小”!
当然,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将“广告玩客”分个“三六九等”,如平庸的“广告玩客”寄生于“
上述这种“门不当户不对” 的“移形错位”,最终造成了有名气有客户有市场而却没精英的公司尽出些下三烂的“创意”,充斥文化市场,肆意污染老百姓耳目。而有广告人才却没名气没客户或大宗客户的公司只能“闭门造车”——兴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台上杂耍的尽是“小丑”,而台下的观众有不少“专家”(专家门恨不得立马上台去把小丑门撵下来自己演)。他们强奸了“专家们”的视听不说,还“强暴”了客户的“Money”。真是可气又可恨!但周瑜打黄盖,你理得着吗?
三、追根溯源找出毒瘤
说白点当下或未来的“广告人”是被当今的“广告香口胶”(广告牛皮癣)给药死的,药(引)瘾如下:
1、过于媚俗葬送创意: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减少沟通的频率、节省或降低成本,广告玩家们不惜葬送自身的创意来换取客户的满意。客户之所以满意,并不是作品如何如何,而是客户过了一把参与瘾,作品有其影子。
2、降低要求适应玩手:人的大脑是最脆弱,也是最“黑箱”的,无法明示、没法琢磨,为此那些无法界定人才档次及其创意习性的广告公司,干脆采用“迁就”的方式来适应广告玩手门的任性(想得出好点子就想,想不出就蒙,反正你不要逼我“挤牙膏”),如此一来,劣质的广告玩手们玩弄弦虚,弄得资质顽劣的雇主门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3、“超级男女生”加盟:广告面前人人平等,如此倡导,连那些具备“超级平凡”想法的“玩家游手”都加入了创意队伍,市井巷陌、都市闲情、村野百姓、乡村杂史,只要是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了就把它提炼演绎成广告。有甚者试着推敲某一族群的需求就想当然进行广告创意了。如此刘姥姥进广告大观园见着什么吆喝什么,得着什么是什么,好不热闹?无聊透顶!
4、开仓放粮狂吃老本:许多广告公司资料图书室都或多或少收集了各类成功或失败的广告作品,一来用来给自己充门面,二来给雇员充电,三来也是最为关键的是给“玩家”们效仿,名为有样学样、青出于蓝胜于蓝,超不过“前辈”就模仿他(她),就好比与他们齐头并进了!省心省力省事!何乐不为?
5、把广告当成了“世俗调味品”:广告也是一门文化艺术,并不是宣传赚钱的手段。有些“玩家游手”们往往振振有词地拿着广告大师们的“金玉良言”(一切广告是为了销售)做注脚,曲解地认为只要广告能卖产品换钱就好,管它俗不俗,低不低劣。这种钻牛角尖的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错!大师们是为后来者界定了广告的功用,但并不是要让后来者不择手段粗制滥造广告。广告不是一件老少皆宜的“破贱玩具”,并不是谁想操都能操一下的。广告是一门要求极严准入门槛很高的“宣传工具”,没硬功夫真本领千万别涉足染指!奉劝那些现在还披着“广告大师”外衣不再创造专在愚弄百姓的“玩客游手”们早些隐退、留点良心保全声名!别再自欺欺人了!要切记:广告不是你家的菜地想种什么菜就种什么菜!
6、广告手法整齐划一:“玩家游手”们惯用比拟手法,如某垃圾食品做的广告“人同虾一道背躬屈膝活泼乱跳入锅里”;再如常用的夸张手法,也是某洋快餐做的广告,全副武装身着潜水服带着氧气罐的“美眉”到岸上来深呼吸;又如配音方面,大都是中英文夹杂,或是中文背景音乐,或是英文的,但更多的外国的音乐,连卖个止咳水也来段经典的英文流行曲,名为中西合璧。还有喝什么饮料“you三扎,My三揸”。要么干脆自己编曲填词,什么“很爱你、很爱你——口气不改掉朋友就跑掉”等等;要么玩画面艺术,找某位当红影星涂上厚厚的口红甩甩头发来让观众头晕目眩;还有惯用的是运用苍白乏味的故事情节来“圈客”,比如某化妆品通过使用前后受欢迎度的“故事” 对比来诉求,再如某香口胶也是通过卡拉OK前后拥搂人数的对比来宣传。
还有最常用的“直白”手法,实话实说、什么烟柳花叶病毒、什么阴肾阳肛,皆能广告,原汁原味、不加修饰,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拍,说(写或拍)得人倒自自然然,而听(看)得人却不禁要脸红,“玩家游手”认为这就是最有效的广告手法,寒搀猥琐、贱不忍睹、不堪入耳!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难道炮制这些广告垃圾的“玩客游手”你们反复看了自己的“孽品”不会萌生躲进山洞的念头?
7、连文字基本功都没过:某洗洁产品在某大城市公交车的视频载体上连续做了让人掉耳屎的“流动广告”,居然不脸红,且看看其如何做的广告:“xxx洗洁产品,荣获‘连续五年免检产品’称号”(应该是连续五年荣获免检产品称号),词序颠倒、文法不通,还来搞广告,若不是疏忽就是水平太差。要么就是颁发这称号的单位弄错,而冠名企业只好将错就错(如此一来就严重了,不管企事业还是私营企业的干部群众都要拿出学英文的干劲来好好补补语文课了)。倘若是企业的宣传人员炮制出来直接投放媒体的,那么他(她)可以下岗或脱岗进文字补习班好好进修一下了。倘若是广告公司的文案人员弄出的,那他(她)就与“广告人”无缘了!
当然,令“广告人”灭绝的还不止上述这些!真正的“广告人”你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