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圈子圈套》。呵呵,有缘读这本书,和“博客”这个东西还拉的上关系——我是从sunny的blog上看到她的读后感的。
从读后感认识某个新东西——包括新的电影、音乐——也许是网络时代的一个特点。在传统方式里,一本书先出来,要宣传,要搞定媒体的读书频道,才能让你的目标读者知道这本书。现在不同,书籍的数量以十倍速翻番,并且“马太效应”在这个传播链条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好书的读者可能有上千万,而差书可能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读者,书籍作者的的收益严重分化。
这个趋势,不但表现在图书的营销上,还表现在别的商品营销之中:电影大片(无极、神话、手机),电视剧(亮剑、大长今),娱乐人物(芙蓉姐姐、木子美、李宇春、刀郎)……,一个热点出来之后,聊天软件、blog、自发制作的视频、flash等等,简直是铺天盖地,大大把整个热点推向深入。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没有QQ和MSN,没有blog,这些东西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火。
现在的商业营销中,能够有意识的利用这个趋势的策划几乎没有,至多是当一个社会热点形成之后的顺风搭车,而没有那种开始就要策划社会热点、网络热点的例子。
怎么利用这种网络传播的新趋势,应该是每个营销人应该思考的大问题。
从读后感认识某个新东西——包括新的电影、音乐——也许是网络时代的一个特点。在传统方式里,一本书先出来,要宣传,要搞定媒体的读书频道,才能让你的目标读者知道这本书。现在不同,书籍的数量以十倍速翻番,并且“马太效应”在这个传播链条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好书的读者可能有上千万,而差书可能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读者,书籍作者的的收益严重分化。
这个趋势,不但表现在图书的营销上,还表现在别的商品营销之中:电影大片(无极、神话、手机),电视剧(亮剑、大长今),娱乐人物(芙蓉姐姐、木子美、李宇春、刀郎)……,一个热点出来之后,聊天软件、blog、自发制作的视频、flash等等,简直是铺天盖地,大大把整个热点推向深入。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没有QQ和MSN,没有blog,这些东西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火。
现在的商业营销中,能够有意识的利用这个趋势的策划几乎没有,至多是当一个社会热点形成之后的顺风搭车,而没有那种开始就要策划社会热点、网络热点的例子。
怎么利用这种网络传播的新趋势,应该是每个营销人应该思考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