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宁/文
近来,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终于开始打破沉默,发出了时代的强音。什么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什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什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应,什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等,一个个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大打出手,壮志未酬地高呼:不要妖魔化主流经济学家,不要摧残主流经济学了。
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痛斥党报党刊是“阿猫阿狗”;大众媒体和网民不过是“屎尿盆子”;民主政治和百家争鸣是“文革思潮”的反扑;质疑和批判主流经济学就是迫害中国的伽利略;实事求是地反思改革就是“数典忘祖”;国际通行的民意调查是伪科学的糟蹋学术民主;没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怎么可以接受民意调查,怎么可以代表民意质疑精英;草根阶层怎么可以对公共政策和学术精英指手画脚;公共政策的制订应该是经济学家群体中的私下分赃;主流经济学家年收入几十万竟然是忍辱负重:指鹿为马,坚持充当公共政策污点证人是坚持学术独立:够了!请我们记住这些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的时代的强音吧。在他们眼里,科学的主流正在遭受野蛮的摧残,“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们真是太健忘了。就在一年之前,主流经济学还在为其“社会地位空前显赫”而欢欣鼓舞,还在为其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不可一世而放声高歌。然而百家争鸣仅仅不过一年的光阴,主流经济学帝国的精英们竟然不幸地沦落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惨不忍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可以互动的网络媒体上,主流经济学已经不知被踏上了多少万之脚,大众媒体批评更是铺天盖地,这是继中国超一流法律专家组成的刘涌律师团的知识精英遭遇滑铁卢后,另一学科知识精英们遭受的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在80%以上的民众完全自发的万炮齐轰中,主流经济学帝国精心构筑的公信力的铜墙铁壁竟然土崩瓦解了。显赫一时的泰斗学术及理论竟被网民和媒体蹂躏的千疮百孔,支离破碎,批驳的只剩下了拷贝西学的内裤,以至香港学者面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瘪三和公信力的无能有感而发: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学者一定要有公信力”
!“社会地位空前显赫”的主流经济学大师们何至于沦落到今天如此悲惨的境地?
有人说一个或两个“可恶的”香港教授是压垮主流经济学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有人说是网民们的百万雄师摧毁了主流经济学帝国的铜墙铁壁;还有人说是一些党报党刊的顺应民意动摇了主流经济学的根基。这些看起来有根有据的分析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我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人民大众的背信弃义,才是主流经济学帝国遭遇滑铁卢的根本根源。
在僵化的计划经济走上绝境之后,尤其是**事件之后,不许谈政治,只许话经济,给了主流经济学大展宏图的可乘之机。他们自以为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真传,或是穿上西学的马甲,或是戴上了西方的墨镜,虚张了几声社会主义的声势,便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乱点鸳鸯谱。结果是企业承包制成了挖社会主义墙角;企业股份制办成了:先天残疾——两张皮,后天痴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减员增效——国有企业全被捣成了“烂苹果”;木桶理论砸开了“倩女”的禁区(产权改革),结果是拆了东墙,拆西墙,拆了北墙, 撞南墙,产权还没等来公平地交易,90%的国有企业都吹灯拔蜡了,偷渡出的原来是彻底地消灭公有制;因为主流经济学狂热地往公共财富里吐痰,大众的财产就开始变的一文不值,廉价地变成了顾雏军们的产权清晰;进而犹大们明火执仗地共享起国有资产最后的晚餐,发誓某年某月吃掉公有制,并利用资本高杠杆手段掠夺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MBO,骗出一个资本家和地主支配的复古资本主义(见袁剑对私有化为目标的MBO的批判,赵晓主张的土地私有化)。
如果要举证中国主流经济学最伟大的“理论贡献”,应该就是偷梁换柱地将本来反复精确论证并保证可以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改的从大到小,从有到无。这种理论上的狸猫换太子,应该算是主流经济学最健忘的理论八卦了。你若就此质问哪位反复无常的主流经济学精英,他会把如此简单的问题引向——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可以肯定,你能得到正确回答的概率几乎为令。墨索里尼,总是有理。正如张军所述宣称的:由于话语权的垄断,“中国经济学家没有遭遇真正的挑战”,所以才把监守自盗式的改革论证为合理,它的正确率也几乎为零。昨天北大的某位股份制专家的“挖墙角论”和33%在握的信誓旦旦尚犹言在耳,今闻其家人已挖走了一个亿。
为了占据主流地位,为了“利益代言”的权钱交易,主流经济学精英们什么都可以出卖,而且是与时俱进地出卖。
夏业良的“忍辱负重的中国经济学家”的一文,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主流经济学精英是如何出卖“利益代言”权的联络图,一定要记住,半夜打电话!“没有野心的”
主流经济学精英,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总统智囊”和“独立制订货币政策权力”的交椅,一定要把“利益代言”权卖出市场最高价!他们常常在半夜里被交易“利益代言”的电话所唤醒。但他们最不屑一顾的是十万元以下忍辱负重的出价。穷人肯定是付不起天价的,剩下的只有“顾雏军们”了。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为“顾雏军们”代言,一定要坚持不受外界压力的“学术”独立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不再是忍辱负重。尽管坦白这种权钱的内幕不完全是夏业良的本意,但客观上帮助社会看清了“交易”。夏业良竟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是整个中国经济学家群体的问题,而绝不是个别现象。官吏的权钱交易也许腐败的是一块土地,一项工程;但公共政策制话语权的权钱交易,出卖的也许将是整个的社会的公平和市场规则。
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主流经济学精英,一定要有一种无耻的精神气概,还要把该死的道德送下地狱。
我们注意到,主流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导向落地之后,改革开放前期国民的普遍受益遭到了全面清算,取而代之的是基尼系数如脱缰野马。近四千万企业职工成为了主流经济学轮番从大往小、从有到无地消灭国企政策的牺牲品,资本要素的利益最大化,导致超过一个亿的产业工人(农民工)十年来不是没有增加工资,就是遭遇了工资的下落不明。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的收入坐上了火箭,广大劳动者的收入踩住了刹车,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上演高台跳水。资本利用永远处于市场稀缺地位和垄断的地位,不仅席卷了产业工人的定居成本(固定工被强制换成了临时农民工),培训成本,繁育后代成本,技术成本,福利成本,甚至洞穿了产业工人的定居成本的生存底线,不仅加剧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还迫使产业工人定期大规模地迁移,更加剧了农民工的颠沛流离,给交通运输和治安的瓶颈以极大的压力。
资本与管理要素合谋利,野蛮地席卷了多数私有制企业或部分公有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生命保障成本,结果矿难猛于虎。对此,主流经济学的张维应竟喊出了私有化还不够彻底,充分显示出其与资本要素共进退的“独立性”和革命精神。有恒产才有恒心,漂亮的美女;没有暴利,温州资本竟然弃恒产与不顾,逃走了。我们不清楚这是理论的无能,还是认识的白痴。产矿是如此,产权也一定是如此!授让私有化还有什么理论依据?长春的光学仪器厂的产权改革,仅仅几天,就拐走了“倩女”,留下了废墟。这是典型的陕北农村资本封闭下的封建思维!医患关系的市场化把医院改造成了个个像屠夫,救死扶伤成了水中捞月,百姓们生怕被逮住,宁肯活着送去火化,也不肯被逮进医院。房地产资本与管理要素合谋,使中国的百姓望楼兴叹,“高!实在是高!”房地产商信誓旦旦地保证:没有穷人的立锥之地,只有富人的与世界接轨。仿佛又使我们回想起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噩梦。赵晓的土地私有化是不是曲线救国,只有教堂知道。
利益最大化的规则导向,促使股票市场中的大股东对几千万股民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杀戮,到处是缺胳膊断腿,尸横遍野,血本无归,最后,几乎都成了受害者。从来没有人真正地告诉他们股市必须要互利,经济和生产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互利,这是基本的常识。我非常惊讶,中国几乎所有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们,天天把博弈论挂在了嘴边,却念念不忘利益最大化,而博弈论双赢的结论就是——必须要互利,而不是利益最大化。几千万农民被利益最大化的建筑商和政府勾结粗暴地赶出了家园(土地),放纵的要素分配市场化,致使为中国贡献了最大稳定的丰产农民出现大规模的返贫,生产要素市场化竟然全面否定了农民和工人的按劳分配,否定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市场化分配只承认供求地位的稀缺与过剩,市场化分配就是彻底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谁占据了稀缺的地位,纵使声名狼藉,也会得到市场的丰厚奖励的,如莱温斯基现象,劣币现象。如果你处于过剩的地位,纵使你一个人完成了十个人的劳动,你也不会得到市场的奖励,甚至还要集体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结果很有可能是你得收入被减去了一半,另外九个人全部下岗失业,增效减员,减薪,尤其是在生产和劳动力过剩的市场中,这就是市场化分配的铁律,这是马克思还没有发现的现代本主义榨取利润的秘诀。
市场化分配是带有强烈的领先者或处于稀缺地位者的意识形态化的经济学产物。它并没有按照市场化的合理性的本义在社会上执行,如动态地配置市场资源,如老板与老板,经理与经理,专家与专家,同级官吏之间的残酷式淘汰竞争,以提高资本的效率,管理的水平,技术的创新,同时大幅度压低天然稀缺要素的超出劳动和贡献的暴利。市场化分配是按照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非同类和非同级别的不对称和不平等竞争,如果我们不能保住多数人的生存底线和共同富裕,仅仅是依靠天然市场化分配和竞争来配置资源,实质是推行成人对儿童的杀戮式的市场竞争,而贪婪和求生本能,都可能洞穿社会生存的法律底线。加速两极分化,为了生存,更多的穷人将不得不铤而走险。
市场化分配原则否定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因为生产要素中唯一过剩的就是劳动力要素,可以说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天然性过剩,因此其永远处于受市场规律惩罚的地位,劳动力的这种天然不利地位是资本社会的一大发明,而资本,管理,技术都是市场化天然稀缺的获利要素,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要素。推行天然的劳动力和要素市场化的结果就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从理论上证明这些并不难。
此外,从理论上看,共同富裕才是人间正道。生产是靠消费驱动的,一个富人不可能消费掉九千亿斤粮食,一亿套公寓,三万吨钢铁,九亿吨煤,一万架飞机,五百万辆汽车等等,这些都需要大众消费来驱动,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大众的持续收入增长,增强百姓改善生活的购买力来带动消费,进而驱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完成。所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扩张,
必须依靠共同富裕,而不是贫富两极分化,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所以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经济学上的理论支撑的,而两极分化将把大众的消费能力和规模压向生存成本的底线,迫使更多的穷人退回到自给自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来降低生存成本,并从总量上全面地削减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试想,一个只有几百万富人支撑的中国市场,且其富裕程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市场规模将沦落为二流或三流国家消费市场的规模,所以是错误的发展方向。
正是市场化中稀缺要素主导了分配,彻底否定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不是按照劳动的贡献的大小,而是依靠了主流经济学等的稀缺地位获得的市场暴利,导致了今天社会收入的严重两极分化,
面对不断地向处于市场弱势和过剩地位的百姓利益开刀的改革攻坚,取消就业保障,取消住房保障,取消医疗保障,取消随经济增长的工资增长的保障,百姓的利益能砍掉的都要通过市场化砍掉!又不允许他们联合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力和博弈。而处于天然稀缺地位的管理要素,纵使腐败无能,也可以通过市场利益最大化使官员的公车,公吃,公款挥霍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一万亿,约占国家税收总量的1/3。而全国的副处级以上官员不过30万,扩大到副科级,大约150万人,减去1/3或2/3的人数,平均一下,又是多么的触目惊心。一些官吏还困惑:为什么这么多人与他们貌合神离或离心离德。坐上一部车,死心;吃掉一座楼,踏地。对此,主流经济学却众口一词地推出了代价论,无关痛痒地呵斥道:这就是改革的代价!要牺牲你们一代人!百姓们万念俱灰。
与此截然相反,有人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北大的教授坐上了专车和住上了别墅,”利益要向精英倾斜,否则就是磨灭人性,操控起社会的定价游戏来获取稀缺的暴利。而当权贵们掠夺公共财富的MBO意外受租,顾雏军们采用资本高杠杆式地洗劫社会财富的犯罪方式受到揭露,主流经济学精英们却倾巢出动,两肋插刀地高举起贡献论的大棒,要打遍天下无敌手,绝口不提代价论,以百倍的疯狂,誓与“顾雏军们”共存亡。横刀立马,方显出英雄本色。
什么不许向富人开枪(吴敬琏),什么改革不容反思,改革和仇富名义的大棒开始漫天飞舞,竟砸向了猫抓老鼠。抓住顾雏军的黑猫警长竟成了主流经济学们的众矢之的,至尽都不肯饶恕。而可怜的刘吉院长竟然不知道警察抓住了小偷会产生公信力这样非常浅显的道理,真是丢尽了亚洲NO。ONE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颜面,自导自演了一幕抓住老鼠不是好猫的闹剧。面对主流经济学的嚣张,网络先锋发起了冲击,白毛女事件(陆德明),让主流经济学的“下水道救济”威信扫地,顾雏军们的人算不如天算,坚持指鹿为马的污点证人们的学术判断力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并遭到了媒体和网络猛烈的秋后算账。自作孽,不可活。
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爱憎分明的立场,吃人的经济理论,已经完全不能再用一般的学术纠纷来掩盖其图穷匕现了,是其遭遇人民大众严冬式的冷酷无情的根本原因。
然而,主流经济学精英们并没有深刻反省的勇气和能力,而是更加愤青式向媒体和人民大众发起了猖狂的反扑。什么主流经济学指鹿为马的学术独立性不容挑战;什么非专业人士不可以对精英指手画脚;什么党报党刊是阿猫啊狗和“屎尿盆子”;什么主流经济学精英大肆出售“利益代言”权的权力寻租收费标准很低,年收入几十万是忍辱负重;什么消灭血汗工厂,投资就跑到越南去了(血汗工厂是留住资本的次优选择);什么市场化的失败是没有引进美国的教堂;什么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向不容质疑;什么主流经济学遭到质疑和批判就是中国的伽利略受到了迫害,什么抨击和批判主流经济学极其走狗就是构建不和谐社会,“要洞穿做人道德的底线”,“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而主流经济学的旗手张畏应终于亮出了其真正的底牌,“中国人新的核心价值观念”,要用复古资本主义和“帕累托继续恶化”及用孔孟之道强迫一代人继续牺牲,并用这种思想先统一中国或划江而治,才能继续完成血腥资本主义的积累。
我非常佩服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理论与私货撞了南墙都不回头的勇气和伪装,伽利略确实不如他们有雄辩的口才,有鸟为食亡的气概,这场论战已经完全不能再用一般的学术纠纷来掩盖主流经济学精英的图穷匕现了。尽管毛泽东说过的话不能句句是真理,但其一切纸老虎和反动派是不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近来,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终于开始打破沉默,发出了时代的强音。什么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什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什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应,什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等,一个个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大打出手,壮志未酬地高呼:不要妖魔化主流经济学家,不要摧残主流经济学了。
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痛斥党报党刊是“阿猫阿狗”;大众媒体和网民不过是“屎尿盆子”;民主政治和百家争鸣是“文革思潮”的反扑;质疑和批判主流经济学就是迫害中国的伽利略;实事求是地反思改革就是“数典忘祖”;国际通行的民意调查是伪科学的糟蹋学术民主;没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怎么可以接受民意调查,怎么可以代表民意质疑精英;草根阶层怎么可以对公共政策和学术精英指手画脚;公共政策的制订应该是经济学家群体中的私下分赃;主流经济学家年收入几十万竟然是忍辱负重:指鹿为马,坚持充当公共政策污点证人是坚持学术独立:够了!请我们记住这些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的时代的强音吧。在他们眼里,科学的主流正在遭受野蛮的摧残,“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们真是太健忘了。就在一年之前,主流经济学还在为其“社会地位空前显赫”而欢欣鼓舞,还在为其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不可一世而放声高歌。然而百家争鸣仅仅不过一年的光阴,主流经济学帝国的精英们竟然不幸地沦落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惨不忍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可以互动的网络媒体上,主流经济学已经不知被踏上了多少万之脚,大众媒体批评更是铺天盖地,这是继中国超一流法律专家组成的刘涌律师团的知识精英遭遇滑铁卢后,另一学科知识精英们遭受的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在80%以上的民众完全自发的万炮齐轰中,主流经济学帝国精心构筑的公信力的铜墙铁壁竟然土崩瓦解了。显赫一时的泰斗学术及理论竟被网民和媒体蹂躏的千疮百孔,支离破碎,批驳的只剩下了拷贝西学的内裤,以至香港学者面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瘪三和公信力的无能有感而发: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学者一定要有公信力”
!“社会地位空前显赫”的主流经济学大师们何至于沦落到今天如此悲惨的境地?
有人说一个或两个“可恶的”香港教授是压垮主流经济学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有人说是网民们的百万雄师摧毁了主流经济学帝国的铜墙铁壁;还有人说是一些党报党刊的顺应民意动摇了主流经济学的根基。这些看起来有根有据的分析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我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人民大众的背信弃义,才是主流经济学帝国遭遇滑铁卢的根本根源。
在僵化的计划经济走上绝境之后,尤其是**事件之后,不许谈政治,只许话经济,给了主流经济学大展宏图的可乘之机。他们自以为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真传,或是穿上西学的马甲,或是戴上了西方的墨镜,虚张了几声社会主义的声势,便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乱点鸳鸯谱。结果是企业承包制成了挖社会主义墙角;企业股份制办成了:先天残疾——两张皮,后天痴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减员增效——国有企业全被捣成了“烂苹果”;木桶理论砸开了“倩女”的禁区(产权改革),结果是拆了东墙,拆西墙,拆了北墙, 撞南墙,产权还没等来公平地交易,90%的国有企业都吹灯拔蜡了,偷渡出的原来是彻底地消灭公有制;因为主流经济学狂热地往公共财富里吐痰,大众的财产就开始变的一文不值,廉价地变成了顾雏军们的产权清晰;进而犹大们明火执仗地共享起国有资产最后的晚餐,发誓某年某月吃掉公有制,并利用资本高杠杆手段掠夺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MBO,骗出一个资本家和地主支配的复古资本主义(见袁剑对私有化为目标的MBO的批判,赵晓主张的土地私有化)。
如果要举证中国主流经济学最伟大的“理论贡献”,应该就是偷梁换柱地将本来反复精确论证并保证可以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改的从大到小,从有到无。这种理论上的狸猫换太子,应该算是主流经济学最健忘的理论八卦了。你若就此质问哪位反复无常的主流经济学精英,他会把如此简单的问题引向——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可以肯定,你能得到正确回答的概率几乎为令。墨索里尼,总是有理。正如张军所述宣称的:由于话语权的垄断,“中国经济学家没有遭遇真正的挑战”,所以才把监守自盗式的改革论证为合理,它的正确率也几乎为零。昨天北大的某位股份制专家的“挖墙角论”和33%在握的信誓旦旦尚犹言在耳,今闻其家人已挖走了一个亿。
为了占据主流地位,为了“利益代言”的权钱交易,主流经济学精英们什么都可以出卖,而且是与时俱进地出卖。
夏业良的“忍辱负重的中国经济学家”的一文,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主流经济学精英是如何出卖“利益代言”权的联络图,一定要记住,半夜打电话!“没有野心的”
主流经济学精英,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总统智囊”和“独立制订货币政策权力”的交椅,一定要把“利益代言”权卖出市场最高价!他们常常在半夜里被交易“利益代言”的电话所唤醒。但他们最不屑一顾的是十万元以下忍辱负重的出价。穷人肯定是付不起天价的,剩下的只有“顾雏军们”了。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为“顾雏军们”代言,一定要坚持不受外界压力的“学术”独立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不再是忍辱负重。尽管坦白这种权钱的内幕不完全是夏业良的本意,但客观上帮助社会看清了“交易”。夏业良竟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是整个中国经济学家群体的问题,而绝不是个别现象。官吏的权钱交易也许腐败的是一块土地,一项工程;但公共政策制话语权的权钱交易,出卖的也许将是整个的社会的公平和市场规则。
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主流经济学精英,一定要有一种无耻的精神气概,还要把该死的道德送下地狱。
我们注意到,主流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导向落地之后,改革开放前期国民的普遍受益遭到了全面清算,取而代之的是基尼系数如脱缰野马。近四千万企业职工成为了主流经济学轮番从大往小、从有到无地消灭国企政策的牺牲品,资本要素的利益最大化,导致超过一个亿的产业工人(农民工)十年来不是没有增加工资,就是遭遇了工资的下落不明。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的收入坐上了火箭,广大劳动者的收入踩住了刹车,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上演高台跳水。资本利用永远处于市场稀缺地位和垄断的地位,不仅席卷了产业工人的定居成本(固定工被强制换成了临时农民工),培训成本,繁育后代成本,技术成本,福利成本,甚至洞穿了产业工人的定居成本的生存底线,不仅加剧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还迫使产业工人定期大规模地迁移,更加剧了农民工的颠沛流离,给交通运输和治安的瓶颈以极大的压力。
资本与管理要素合谋利,野蛮地席卷了多数私有制企业或部分公有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生命保障成本,结果矿难猛于虎。对此,主流经济学的张维应竟喊出了私有化还不够彻底,充分显示出其与资本要素共进退的“独立性”和革命精神。有恒产才有恒心,漂亮的美女;没有暴利,温州资本竟然弃恒产与不顾,逃走了。我们不清楚这是理论的无能,还是认识的白痴。产矿是如此,产权也一定是如此!授让私有化还有什么理论依据?长春的光学仪器厂的产权改革,仅仅几天,就拐走了“倩女”,留下了废墟。这是典型的陕北农村资本封闭下的封建思维!医患关系的市场化把医院改造成了个个像屠夫,救死扶伤成了水中捞月,百姓们生怕被逮住,宁肯活着送去火化,也不肯被逮进医院。房地产资本与管理要素合谋,使中国的百姓望楼兴叹,“高!实在是高!”房地产商信誓旦旦地保证:没有穷人的立锥之地,只有富人的与世界接轨。仿佛又使我们回想起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噩梦。赵晓的土地私有化是不是曲线救国,只有教堂知道。
利益最大化的规则导向,促使股票市场中的大股东对几千万股民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杀戮,到处是缺胳膊断腿,尸横遍野,血本无归,最后,几乎都成了受害者。从来没有人真正地告诉他们股市必须要互利,经济和生产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互利,这是基本的常识。我非常惊讶,中国几乎所有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们,天天把博弈论挂在了嘴边,却念念不忘利益最大化,而博弈论双赢的结论就是——必须要互利,而不是利益最大化。几千万农民被利益最大化的建筑商和政府勾结粗暴地赶出了家园(土地),放纵的要素分配市场化,致使为中国贡献了最大稳定的丰产农民出现大规模的返贫,生产要素市场化竟然全面否定了农民和工人的按劳分配,否定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市场化分配只承认供求地位的稀缺与过剩,市场化分配就是彻底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谁占据了稀缺的地位,纵使声名狼藉,也会得到市场的丰厚奖励的,如莱温斯基现象,劣币现象。如果你处于过剩的地位,纵使你一个人完成了十个人的劳动,你也不会得到市场的奖励,甚至还要集体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结果很有可能是你得收入被减去了一半,另外九个人全部下岗失业,增效减员,减薪,尤其是在生产和劳动力过剩的市场中,这就是市场化分配的铁律,这是马克思还没有发现的现代本主义榨取利润的秘诀。
市场化分配是带有强烈的领先者或处于稀缺地位者的意识形态化的经济学产物。它并没有按照市场化的合理性的本义在社会上执行,如动态地配置市场资源,如老板与老板,经理与经理,专家与专家,同级官吏之间的残酷式淘汰竞争,以提高资本的效率,管理的水平,技术的创新,同时大幅度压低天然稀缺要素的超出劳动和贡献的暴利。市场化分配是按照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非同类和非同级别的不对称和不平等竞争,如果我们不能保住多数人的生存底线和共同富裕,仅仅是依靠天然市场化分配和竞争来配置资源,实质是推行成人对儿童的杀戮式的市场竞争,而贪婪和求生本能,都可能洞穿社会生存的法律底线。加速两极分化,为了生存,更多的穷人将不得不铤而走险。
市场化分配原则否定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因为生产要素中唯一过剩的就是劳动力要素,可以说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天然性过剩,因此其永远处于受市场规律惩罚的地位,劳动力的这种天然不利地位是资本社会的一大发明,而资本,管理,技术都是市场化天然稀缺的获利要素,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要素。推行天然的劳动力和要素市场化的结果就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从理论上证明这些并不难。
此外,从理论上看,共同富裕才是人间正道。生产是靠消费驱动的,一个富人不可能消费掉九千亿斤粮食,一亿套公寓,三万吨钢铁,九亿吨煤,一万架飞机,五百万辆汽车等等,这些都需要大众消费来驱动,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大众的持续收入增长,增强百姓改善生活的购买力来带动消费,进而驱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完成。所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扩张,
必须依靠共同富裕,而不是贫富两极分化,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所以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经济学上的理论支撑的,而两极分化将把大众的消费能力和规模压向生存成本的底线,迫使更多的穷人退回到自给自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来降低生存成本,并从总量上全面地削减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试想,一个只有几百万富人支撑的中国市场,且其富裕程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市场规模将沦落为二流或三流国家消费市场的规模,所以是错误的发展方向。
正是市场化中稀缺要素主导了分配,彻底否定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不是按照劳动的贡献的大小,而是依靠了主流经济学等的稀缺地位获得的市场暴利,导致了今天社会收入的严重两极分化,
面对不断地向处于市场弱势和过剩地位的百姓利益开刀的改革攻坚,取消就业保障,取消住房保障,取消医疗保障,取消随经济增长的工资增长的保障,百姓的利益能砍掉的都要通过市场化砍掉!又不允许他们联合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力和博弈。而处于天然稀缺地位的管理要素,纵使腐败无能,也可以通过市场利益最大化使官员的公车,公吃,公款挥霍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一万亿,约占国家税收总量的1/3。而全国的副处级以上官员不过30万,扩大到副科级,大约150万人,减去1/3或2/3的人数,平均一下,又是多么的触目惊心。一些官吏还困惑:为什么这么多人与他们貌合神离或离心离德。坐上一部车,死心;吃掉一座楼,踏地。对此,主流经济学却众口一词地推出了代价论,无关痛痒地呵斥道:这就是改革的代价!要牺牲你们一代人!百姓们万念俱灰。
与此截然相反,有人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北大的教授坐上了专车和住上了别墅,”利益要向精英倾斜,否则就是磨灭人性,操控起社会的定价游戏来获取稀缺的暴利。而当权贵们掠夺公共财富的MBO意外受租,顾雏军们采用资本高杠杆式地洗劫社会财富的犯罪方式受到揭露,主流经济学精英们却倾巢出动,两肋插刀地高举起贡献论的大棒,要打遍天下无敌手,绝口不提代价论,以百倍的疯狂,誓与“顾雏军们”共存亡。横刀立马,方显出英雄本色。
什么不许向富人开枪(吴敬琏),什么改革不容反思,改革和仇富名义的大棒开始漫天飞舞,竟砸向了猫抓老鼠。抓住顾雏军的黑猫警长竟成了主流经济学们的众矢之的,至尽都不肯饶恕。而可怜的刘吉院长竟然不知道警察抓住了小偷会产生公信力这样非常浅显的道理,真是丢尽了亚洲NO。ONE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颜面,自导自演了一幕抓住老鼠不是好猫的闹剧。面对主流经济学的嚣张,网络先锋发起了冲击,白毛女事件(陆德明),让主流经济学的“下水道救济”威信扫地,顾雏军们的人算不如天算,坚持指鹿为马的污点证人们的学术判断力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并遭到了媒体和网络猛烈的秋后算账。自作孽,不可活。
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爱憎分明的立场,吃人的经济理论,已经完全不能再用一般的学术纠纷来掩盖其图穷匕现了,是其遭遇人民大众严冬式的冷酷无情的根本原因。
然而,主流经济学精英们并没有深刻反省的勇气和能力,而是更加愤青式向媒体和人民大众发起了猖狂的反扑。什么主流经济学指鹿为马的学术独立性不容挑战;什么非专业人士不可以对精英指手画脚;什么党报党刊是阿猫啊狗和“屎尿盆子”;什么主流经济学精英大肆出售“利益代言”权的权力寻租收费标准很低,年收入几十万是忍辱负重;什么消灭血汗工厂,投资就跑到越南去了(血汗工厂是留住资本的次优选择);什么市场化的失败是没有引进美国的教堂;什么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向不容质疑;什么主流经济学遭到质疑和批判就是中国的伽利略受到了迫害,什么抨击和批判主流经济学极其走狗就是构建不和谐社会,“要洞穿做人道德的底线”,“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而主流经济学的旗手张畏应终于亮出了其真正的底牌,“中国人新的核心价值观念”,要用复古资本主义和“帕累托继续恶化”及用孔孟之道强迫一代人继续牺牲,并用这种思想先统一中国或划江而治,才能继续完成血腥资本主义的积累。
我非常佩服主流经济学精英们理论与私货撞了南墙都不回头的勇气和伪装,伽利略确实不如他们有雄辩的口才,有鸟为食亡的气概,这场论战已经完全不能再用一般的学术纠纷来掩盖主流经济学精英的图穷匕现了。尽管毛泽东说过的话不能句句是真理,但其一切纸老虎和反动派是不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