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会上的发言
胡星斗
刚才各位专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让我受益非浅。我不是专门研究农业的,许多问题没有认真考虑过,我只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感兴趣。其实,在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前,我就在多次发言中谈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倡议书》,可惜一直没有公开发表。这说明,中央与学者在许多想法方面是相通的。
现在,我谈三点:
一、作为社会改革的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场社会改革的运动。目前,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改革方面出现了瓶颈,经济体制改革该改的都改了,政治体制改革困难重重,改革到了攻坚和啃硬骨头的时候。这个时候,启动“社会改革”以破解困境,通过“迂回战”推动政治改革,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在中国农村和乡镇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1、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综合改革。它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土地、户籍、民政、环境卫生、乡村治理、基础设施、文明道德等各个方面,标志着单一的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中国进入了综合改革的阶段。为了统一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农业部应当改名为农业与农村工作部,以便统筹“三农”事务。
2、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新”字。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现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的是除旧布新,塑造“新农民、新体制、新环境、新文化”,不只是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宽裕,而且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成为懂技术、闯市场、明法律、知权利的新农民,同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的新体制,营造整洁卫生的新环境、健康文明的学习型的新文化。
3、新农村建设应当与“公平市场经济”、“道德市场经济”建设,以及政府治理的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我提出了建立“公平市场经济”的设想,指的是竞争的起点和过程公平、贫富差距较小、保护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的市场经济,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济。“公平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致的,它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我希望哪一天,中央能把建设“公平市场经济”写入文件,成为中国未来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南。中国还应建立“道德市场经济”,也就是塑造与市场经济相容、相适应的道德,即开放、平等、廉洁、透明、公益、自治、民主、法治的道德。假如没有民主、法治,一味地进行道德纯洁、道德自律的运动,社会反而会堕落为“无道德”,这就是社会的辩证法;因为每一次道德运动,只能强化官员的说假话心态,同时强化百姓对官员作假的认识。所以,农村要文明,不能不与建设“道德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不能不从建立民主、法治、公平、公开、平等、正义的现代道德观入手。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还要进行政府治理的改革,提高市县政府效率,合并乡镇,精简机构。现在一个县吃财政饭的人(不包括教师)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人,三分之一的县入不敷出,靠财政转移支付发工资,所以,要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必须改革政府。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振兴乡镇,促进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村制度。
我在几年前提出了“现代农村制度”的概念,包括现代农民制度、现代农村政治制度、现代农村经济制度、现代农村文化制度等。现代农民制度就是塑造“新农民”,现代农村政治制度、现代农村经济制度、现代农村文化制度就是塑造“新农村政治”、“新农村经济”、“新农村文化”。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还在于不能完全的“国家视角”、“政府视角”,不能完全依赖地方政府来操作,不能靠层层行政命令、行政拨款来建设。有如扶贫,是扶政府还是扶农民?长期以来,我们的扶贫就是扶政府,结果县乡政府大楼盖得豪华气派,农民却依然一贫如洗。所以,要改革扶贫机制,把钱直接送到农民手中,或者依靠农民的自治组织来使用扶贫款项。同样,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地方政府主导,否则可能成为新的农民负担的来源,或者官员搞大量的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宝贵的资金。诚然,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指导、规划和帮助,但我们应当明白,新农村事业要成功,就必须依靠农民和村民组织,以农民为主导。
三、现代农村制度指的是高效、公平、民主、法治、文明、开放的农村制度。
高效率要求农村的土地产权清晰,农业实现产业化,产业化的模式是农户+协会+公司,农户只有与农民协会、专业协会结合,才能与公司、企业平起平坐,平等谈判,共享成果;公平就是城乡平等,农民在社保、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享受国民待遇;民主就是完善基层选举和人民代表制度,建立善治的可问责的透明公开的乡村治理制度;法治就是乡务法治化,村务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文明就是实施“教育优先战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树立良好的农村道德风气;开放就是农村向城市开放,向世界开放,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加速城镇化,促使农业与国际接轨。
中国一方面要进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化,两者都不可偏废,不可或缺。不搞新农村建设,城市化演变为向农村抽血,将导致农村凋敝,城市畸形繁荣,农民沦为边缘群体,社会趋于不稳;不搞城市化,不减少农民,不进行户籍制度以及户籍背后的教育、医疗、养老制度的改革,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成功。所以,新农村建设+城市化才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良方。
2006-1-11、12
(胡星斗,邮编:100081,地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E-mail:[email protected]。“胡星斗中国问题学”:http://www.huxingdo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