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大国国民? | |
□张若渔 | |
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局长吴建民表示,中国在当前发展过程当中,应该继续保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路线,国人还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摒弃“弱国心态”。
(《新京报》3月9日报道)
“弱国心态”是由于近代中国长期的积贫积弱而沉淀下来的一种“病灶” 要摒弃“弱国心态”,首先要摒弃“弱民心态”。战乱频仍、流离失所、视生命如草芥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在各种法律中得以体现从而上升为国家意志。尽管现在我们不能说“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行的过程中是尽善尽美的,但在浩浩荡荡的时代精神面前,抛弃贱民心态,树立强者姿态和情怀已然成为一种必须。 今天,我们做大国国民,还应具有超越分歧的“和解精神”。这种“和解精神”不仅包括阶层之间的和解,还应包括历史的和解和道德的和解。毋庸讳言,今天精英的寡头化和草根的民粹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阶层的对立、历史的对立、道德的对立如同“三驾马车”,车裂着中国社会本已脆弱的人伦关系。我们之所以提倡和解,就是要国人互相尊重、互相宽容,告别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消弭隔阂和仇恨,获得多元共赢的局面。在“和解精神”的旗帜下,我们希望,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精英们应该有反哺弱者的意识,而社会的弱者亦应当改变“逢富必反”的心理。 今天,我们做大国国民,更不能忘却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我们要正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也不要认为失败有什么可耻,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民族走向世界所付出的必然代价。过去的,我们侃侃而谈;现在的,我们不卑不亢;将来的,我们亦应当谈笑风生。这才是一个大国国民面对历史的基本礼貌。 当然,做一个大国国民,还应当在国际事务上积极展示我们的大国身段。“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路线应当继续坚持下去,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羁绊。毕竟,作为一个复兴中的大国,我们应当有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的话语权。 |
今天,我们怎样做大国国民?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