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一种自由,让眼睛跟背影远走。 我抱紧云的双手,想学会在天空游泳。 问那只没目地的信天翁,可望见天堂的窗口。 银河向西还是向东流,谁左右? 飞,我要飞,我能飞,我不累。 追,天再黑,天再亮,天再灰。 寂寞是一种自由,让眼睛跟背影远走。 我抱紧云的双手,想学会在天空游泳。 问那道伤痕累累的彩虹,微风是否真能止痛? 只有在电闪雷鸣的时候,才懂。 飞,我要飞,我能飞,我不累。 追,天再黑,天再亮,天再灰。 我迷路在某个下午,没有日出,心没数。 眼前大雾,快点燃蜡烛数一数, 假设幸福2345吻哪里才是甜,吻哪里才是苦。 我一路翩翩起舞,不由自主 才发现飞翔原来只是简单魔术 别说不游戏结束一正一负 畅游在空气深处和孤独追逐 |
题记:“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六世达赖喇嘛) 希望这段引语能带来你对这个真实故事的关注。禅语是凝练而深刻的,可以一语道破天机。所以历经沧海桑田的心往往容易修炼成佛,而我只能不厌其烦地写我的感动,因为罗嗦而分散了读者对原来绝美故事的感动,实在是一种亵渎。可我行进在修炼的途中了,这样就好。 7天的旅途邂逅,7天的携手同行,7天的相恋相守,摩卡的《情断西藏》带我们走进摩卡与散兵的爱情世界。圣湖圣水、神山神灵、轮回转世,最近的友情、纯粹的爱情、突然的意外,天堂的召唤,共同演绎惊世绝唱。此文深深感动吸引我的分三点来说。 一、大境域 故事发生在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现代文明的繁琐,月落日出、水漾风生,只有湛蓝如海能看见未来爱人知心眼眸的圣湖,还有承受无数风霜灿烂如昔的珠峰静静屹立。雪山,湖水,蓝天,这里的一切都有生命的,只是我生在俗世的肉眼看不到他们而已。”除了广为人知的布达拉宫、阿里、大昭寺、八廊街、纳木错、羊卓壅错,还有天人合一的那些混沌原始……神秘而高贵的地域、原始而淳朴的天性、自由而浪漫的民族,一切因原始而充满魅惑的张力。 1、天葬—— “ 仪式开始了,死者的家属也被请到铁栏外站立。我看着天葬师从场内最里面的一间小屋子里拿出一只硕大的斧头,举过头顶,然后用力的向尸体砍去,斧落下时,尸体刹时间血肉模糊,连砍几斧后,一股恶臭从天葬台的方向传来。那是从尸体内发出的酸酸的臭。天葬师肢解完尸体后,再用铁铲取些人肉放到一个特制的容器里,举过头顶念念有词,刹那间山顶上的秃鹫如同收到命令一样直冲过去,纷纷向那堆人肉掠去。不一会儿容器和地面的人肉以及骨头被吃得干干净净。那死者的家属时,他们正虔诚的祈祷仿佛这是一个很神圣而庄严的仪式。大家彼此无语,天葬,我实在没有勇气再看一次。”据说,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替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关于天葬,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天葬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 2、下毒—— “前锋他说常听人讲在墨脱地区常有些藏民下蛊,也就所谓的一些细菌藏在指甲中,在给客人倒茶时,趁其不备将菌抖落在茶杯中,客人喝下后便会身体不适,快则几个月,慢则几年就会发病而死。我说前峰所说的版本跟我在云南白族区听说的又不一样,云南人也喜欢养蛊,但极少有人看过蛊的样子,蛊在小的时候可以发家,长大了就会害人了,所以白族人常常把蛊下在手饰或金锭里,然后扔在路上等别人来捡,如果有谁贪图小利把蛊捡了去,也就把灾难带回家。”后来在哪看到过,说藏人下毒是由来已久的,和宗教、信仰、迷信、祸福转嫁、灾星福星占卜之类的神秘相关。 3、饥饿的狼—— “夜里,我被一群狼的嘶叫声惊醒,迷糊的睁开眼晴,散兵一定已听到这种声音很久,见我醒了,便握住我的手低声告诉说:不要出声,外面有狼。我被吓坏了,屏住呼吸听到围在帐篷外几条狼的喘息声就近在咫尺,月光下清晰可见狼的影子。海涛依旧沉睡,并不时发出酣声,引发着帐篷外的狼也嗅到了人的气息,一只狼终于忍不住疯狂的对帐篷发起了攻击,五十公分外,饿狼不时的用爪子掀些泥土在帐篷的出口处拍打。天快亮的时候,帐篷外的狼忽然放弃了对我们的搜查向远处奔跑去起,听声音,好象被另一种动物在追赶。“是藏耗”散兵猜出了八九分。“藏耗,我们有救了。”我跟海涛同时松了一口气,在我们看来,也许野狼比藏耗更可怕。“不是的,藏耗是牧羊犬和牦牛的杂交,一个藏耗抵三只狼,它比狼更凶残。”散兵低声的说。恐俱很快消失了,藏耗追赶着饿狼在湖边奔跑,并没注意我们的帐篷。清晨七点,散兵披上衣服舒了口气对我们说:知道吗?刚才的情景只要有一匹狼冲进来,我们就完了。 4、骷髅墙—— “ 房门打开后,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很恐怖的画面,几百只死人的头骨罗列在一排木制的围墙中,有的头骨还残留着牙齿,有的头骨被人用墨笔画上了眼镜和眉毛,这样的画面太难得一见了,我们蒙发了想拍照的念头。” ![]() 二、大人类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有太多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爱情、事业、家庭、幸福;人有太多的时候是那么孤立无助,现实、挫折、磨难、打击,人生有太多遗憾和不如意,以致于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以致于哲学家加缪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生命个体同病相怜,紧紧相连。人仿佛要通过它把自己的小我和人类的大我同一起来,对共同的命运起共同的哀怜和恐惧。在压倒一切的“命运”的力量之前,我们那种自觉无力和渺小的感觉,是一种震撼灵魂的神圣的恐惧。于是《廊桥遗梦》的三天、这个故事的七天成就永远。 “在户外的人相处三天,等于平常的人们相处三年。” 或许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我们越来越难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认同、欣赏,最后真心接纳一个朋友的缘故。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不是“知己难求”,而是我们“无心再求”。而选择行走在路上的人多是寂寞、厚重、伤情的人,正所谓“寂寞的自由”,选择呼酒买醉的人多是有故事没法诉说的人。孤独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旅行,在旅行中,没有伪善、心不再设防,散兵得以释放本性的真和热、摩卡得以放下桀骜的面具,绽放无尽的温柔。八廊学的住处挨近、网吧发现同是天涯的网友、生日相差一天、狼来袭时写在手心的爱情盟约、一路所有惊险经历的共度到生别离,当他们相隈在雪域圣湖边上一起看落日的时候,人世间最美的图画在我们眼前展现。美,如此的美!纯净,不搀杂一点杂质。 打动我的除了摩卡与散兵生生死死的爱情之外,还有那些陌生网友的关怀和他们真挚无私的爱:老蔡、孤行、小鸥、EVA、海涛等等,每个人都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命运、灾难时的互爱互助悲悯善心,情分的厚浓真的和时间的长短无关。 三、大精神 旅行除了能增加对历史、地理、语言和宗教的探知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对生命更加充满敬意。没有拥有和已经失去都很痛,但最痛的是你已经拥有了却又失去。 一天,他们在看完西藏的“骷髅墙”之后,车翻下山崖,散兵死亡,摩卡经过紧急抢救大难不死,伤痕累累。受伤的不仅是她的身体,还有她永失所爱的心。在这种时候, 人类的坚强、“战斗”姿态和生命激情被激发了, 伟大的人类精神永远自由而不屈,。莎士比亚说的“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物品! 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行动多么像天使!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一点也不为过, 生命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每一段人生也都应该是无法比拟的感动自己的美的展示。读了它,雪域高原、旷世奇缘、生死恋情、自由而不屈的人类精神,太多人性的美好让所有的语言黯然。 在我们人类的所有观念之中最能感动人的莫过于永恒和无限;实际上我们所认识的最少的也就莫过于永恒和无限,然而人生空幻是最赤裸的真实, 个体的生命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抛物线,整个人类却是一个封闭的完整的圆,生生不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从未苍老,永远年轻。生命虽短暂,宇宙却永恒。个体虽逝去,而人世永存。灾难唤起人们用崇高的力量去斗争,哪怕面对彻底的毁灭或可怕的死,也决不屈服,给人以充分发挥生命力的余地,一种“精神胜利”、“人生胜利”激发了人在平常状态下所没有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提升了人类的自我尊严感和昂扬的生命力感,人的神奇、英勇和个性,赋予我们的精神以绝不屈服、绝不让步的勇气。尼采说:“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的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 个体的毁灭使人们反而感到生命意志的丰富与不可毁灭,这是对人生的最高肯定。 人的这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奋斗与抗争、好好活下去的隐忍与坚强、人的骨子里的充满激情的坚韧不懈的精神追求、人的理性的方面使自然的威力对人不能成为支配力的那种更大的威力,也就是人的勇气和自我尊严感 ,尽管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扼杀、窒息人的追求,突然见出生命的玄妙莫测和不可改变以及人的无力和渺小,但是人们努力开创未来,以挑战的姿态面对灾难、痛苦和“命运”,突破人的生存界限,唤醒人的价值感,扩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人的潜力,助成奋斗、向上、美化的诸种行为, 实现自我,“ 在绝望的境地里继续保有希望的人比别人更接近星光灿烂、彩虹高挂的天堂。” 摩卡无疑比我们任何人接近天堂。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好好活着! 把什么都看透了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但千千万万的人并不作看透之举,一个对美好的生命心存感激对他人有责任感的人即使看透了一切,也要看不透地生活。这种忍辱负重才是一种真正的看透,坚强地好好活着,这种坚持、隐忍、抗争是人类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时我想起的是无极中的这样一句:“不要死,要好好活着。”生命本身是给予我们的最大恩赐,不论其间多么曲折。珍爱生命,好好活着,在绝望痛苦的境地尤是,这是摩卡和她的书给我的最大触动。生命如此之轻,生命如此之重,告诉我们要珍惜。 (原文阅读http://art.westcn.com/wlws/person/muoka/default.htm) 现在朴树的〈生如夏花〉正萦绕耳际: 像一阵风,掠过我身边,当你错身而过的瞬间 忽然间,想要去很远,和你去看繁花世界 imagination (从未停止幻想) neverlosemypassion (从未失去热情) it`s on my way, it`s on my way ,now (这是我的路我的路) whatever it takes (无论走向哪里) not for the destination (并不为了什么终点) it`s on my way ,it`s on my way now (这是我的路我的路) allmycolorfuldays (真些五彩缤纷的日子) neverlosemypassion ! (从未失去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