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时的过年


童时的过年
  
  陈岩锋
  
  小时侯我生活在农村,父亲虽然是工人,生活也不是很好。不过比别的农户人家可能要好一些。就是父亲每次探家回来时,给带几斤糖块和蛋糕什么的。所以一年到头也盼­着父亲早些回家过年。当然不是想念父亲,而是想父亲带回来很多吃的东西。

  别家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连想都不敢想这些奢侈品。最多年关的时候做一件廉价的衣服就很了不起,高兴得跳起来了。或许家庭背景稍微好一点的,还可以吃一顿­不错的大肉饺子。大部分还是很贫穷。也不会有其他过分的奢想。

  记得有一年过节,母亲把饺子包好,准备出去给村里的长辈磕头拜年,叫我起床以后把饺子下在锅里。我的确也下了。不过要不是过年,可能就该挨揍了。原因是母亲走的­时候叫我把饺子只是下在锅里,她并没有说下多少,我把包的很多饺子全部倒了进去。母亲回来一看,煮成了一锅粥,气愤得很。由于过年,我才躲过一次劫难。以后这个­事传开来,可是叫邻居笑话我不轻。

  我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过年母亲也买几尺布做新衣裳给我们穿。那时候成品的衣服很少,也买不起。大部分都是自己做。就这,有了新衣裳穿也是欣喜不已。说不定高兴了­还可以得到几串鞭炮,更是喜出望外。这个年就会永远在记忆里是甜蜜的。

  那时也没有这么多样式的烟花、鞭炮,虽然很便宜,的确有的人家也买不起。如果谁家放烟花的时候,同村的都会来观赏。夸赞着烟花的奇幻,感觉过年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如果没有鞭炮、烟花,就玩用猪指甲做的灯。把指甲里面放点猪油,点着也蛮好玩儿的。为了得到猪油我们下得工夫可不小。那里杀猪我们就贪婪得等待着。杀猪的赏­赐一点儿猪油,我们就雀跃欢呼。晚上一定又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儿时的过年虽然很简单、贫穷,留下的印象确实美好、快乐。虽然如今生活改善很多,也买得起烟花、鞭炮、新衣裳了。可是过年的气氛却不再有了。

  我怀恋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