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 人


穷                                      人
2006-01-09 17:21:56
       大年将近,上下班走在喜气洋洋的街上。脚下是喧闹的海,人与车汇成洪波,涡流似地激荡翻卷。四周是无数林立高低新旧的建筑-----富丽堂皇的商厦,豪华的宾馆,漏出醉人乐声的咖啡屋、游戏场、跳舞厅 ...... 这美的画上,我竞发现不和谐的插图; 外地“盲流”讨饭的人比平常多了一些。他们蓬头垢面,或是颤巍巍在风前独立,行人过去,就尾随着,嗫嚅着吐出哀蝉似的声音,或是坐在冰冷的铺道上,前面放着一只破旧的饭碗,乞怜的眼色无可奈何地瞻顾,呜呜哭泣中感受寒风。这些流落街头,夜无宿处,可怜无助的人,大多是一帮穷人--------之所以强调“大多”,是因为世势复杂,有穷人行乞者、以乞为生者,也有富人行乞者、以乞为乐者。城市的亮女俊男在他们身边匆匆走过,间或有人忙不迭地甩下几枚硬币,也有捂住鼻子,小跑几步,甚至再嬉骂两句的。

     城市中人,至少如我,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一部属于自己的经济型轿车,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聪明的孩子,穷是什么概念,大多是没有经验的。我一位朋友,出身在一个中等人家,父亲属于那本分守旧得不得了的政府小官,母亲是个小学教员, 他就认为他自己与街头巷尾弹棉花的无家可归者都是穷人。他对自己不能尽兴的家庭怒不可遏,又因为苦于不能马上挣到百万的大款而常常狠狠地诅咒现世。他对京粤和海外的富翁们羡慕不已。 他根深蒂固的意识是:穷,就是猪的生活;而受穷的人就是猪;越穷的人就越是该侮的笨猪。他曾当着我的面,对在太阳地里收酒瓶子的人和胡同里走来走去的磨刀的人表示过歇斯底里的讥笑。我看到网上流传甚广一张帖,上面说“杀人魔王”马加爵在监狱中穿上了他这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囚服。“这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它的真实性无从考察,我还是拿着这则贴给他看讨论穷人问题,他承认自己的穷不过是一点酸楚。货财粟米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少的讲话可以称为贫,如果一无所有,可称为穷。所以,“人贫衣被丑敝谓之须捷,或谓之褛裂,或者谓之褴褛”。我自己于穷人的理解仅限于此。

       在我的经历中,全世界最了解穷人的是我的外婆。她是一个饱受沧桑的“人瑞”(九十多岁了),在过去的十多里,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她有一本红塑料封皮的小本本,上面全是她数十年储蓄的记录。“穷过才知道”,唠叨中她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官员,他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儿,为了给自己宝贝女儿找女婿,一个个地接见年轻俊色。为了试探未来东床贵人的品行,他总在桌子上放一迭铜钱,而且放到对方伸手可及的地方,如果这个年轻人说话时忍不住用手摸摸铜钱,那么必然被淘汰。讲完故事,外婆总是反反复复地对我们小辈念道,“钱虽然不是好东西,但我们的生活却是靠这个”,比诵佛经还要认真。 贫穷不好,这可是社会为我灌输的一个重要思想。贫穷没有地位,连带着心里也变得卑微,人的种种负面品行,比如懒惰、自私、狭隘、粗野、嫉妒、自卑、萎靡都和贫穷有关。有文化的人对我说,穷人孩子性格不健全,举出有说服力的例子如马加爵。赤贫人家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最先学会了骂人,大约一岁半的时候,他便在父母的笑声鼓励下学会了简洁的骂法,八岁时简直就是一位猥亵骂法的行家;在没有秩序的穷环境里争生存的条件,小学第一天他就去打架,直到成为高中学校里一匹骁勇善战的害群之马。去监狱里看一看,那些不思悔过的人犯大多属于那种家庭的孩子!说到穷人家的孩子,我得说说我的的女儿。自从上学识了几个字后,她就养成了积攒零花钱的习惯,少吃一顿肯德基,少买一片MV、DV,聚积点滴,如此细水长流,有了数目不小的一笔钱,全都快乐地捐给了班上的“穷孩子”。 “丫头,穷人家的孩子有许多坏习惯,你要和他们保持距离啊,学习好才是最主要的”。“爸爸,你在乱七八遭地说些什么啊,他们是我的同学,和我骨子里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家里的钱没有那么多罢了”。我不完全同意女儿的意见,但我们父子俩都理解钱的意义,有了钱就有了更大的自由,有了钱,请朋友吃饭就可以到最好的饭店,送礼时也不会觉得拿不出手,小孩子成绩不够也可以上重点学校而不会感到抬不起头,有了钱一家人可以去欧美新马泰,到人多的地方去见大市面。  我驻足街头,有如一个狐独的夜行人,心有所感.“我有一个梦想”,不知怎的,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像一道春阳下解冻的瀑布,没头没脑地潺潺而下。穷人也是人啊 我们和穷人并非天生的两样。

      我这样的城里人,比如外企白领,比如教师,比如医生,比如演员歌手(还不包括那些出名的星星),比如机关小公务员,虽不是腰缠万惯者,也要起早贪黑、也要放弃许多爱好、也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也要对所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点头微笑,但走在街上,人们说我们是有“饭碗”的人。想一想,我们对城乡的残障人、进城的农民工、失地的农村人,有过同情吗?我们尊重街头的清道工和公园里持着扫帚和铁箕的老太太吗?我们对父母的养育有过心底默默的感谢吗?特别是在那些没有蔬菜的日子里,他们把最好吃的偷偷放在我们的碗底,甚至至今依旧残留着苦日子里养成的这种无私。对于这一切我们有所明察吗?如果没有,那我们还没有学会同情、尊重和善感。当我们捉弄卖袜子的乡下姑娘,或者由于看不起服务性职业而对一个女招待存心发难时,也许我们自己感觉到无限光荣,可谁都知道,这是一直想做上等人的潜意识在做怪。有时穷人需要的很少,他们只需要我们不去为难他们,需要一点真心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