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早评
中集集团公布年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59亿元,同比增长16.53%,实现净利润26.69亿元,同比增长11.73%。每股收益1.32元。
中集集团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05年第四季度每股盈利不到一分钱。
1、 集装箱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是公司业绩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自2004年第二季度开始的持续14个月的旺盛需求造成的超买的影响,干货集装箱市场需求下半年提前转入淡季,集装箱价格也一路走低。2005年全球新购集装箱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由2004年的近300万TEU下降到240万TEU。公司集装箱销量明显下降,2005年销量为136万TEU,而2004年为157万TEU。集装箱价格一路走低,由年初的2000美元/TEU到第四季度跌至1450-1550美元/TEU。
2、 集装箱产能扩张速度加快,出现严重供大于求。根据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3-2005年中国干货集装箱当年新增产能分别为:53万TEU、30万TEU、55万TEU;目前干货集装箱产能已达450万TEU,在建产能130万TEU,到2007年干货集装箱行业产能将可能达到580万TEU。而2004年世界集装箱的需求量为276万TEU,2005年仅为240万TEU。公司2005年普通干货集装箱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为64.53%,2006年将下降到一半以下,集装箱行业景气周期对公司影响仍然较大。
3、 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欧洲和美洲,占比分别为39.84%和27.87%。公司努力拓展亚洲地区的业务收入,2005年收入猛增64.40%,占比提升到30.48%。另外,由于公司美元负债比重较大,而2005年美元不断加息,使公司财务费用比2004年增长了177.66%。
4、 公司半挂车业务利润的成长远不能弥补集装箱业务的急速衰退,而且,在经过了2004年爆发式增长之后,道路运输车辆的市场需求在2005年出现显著回落。我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上升周期的结束,以及我国外贸增速的下降,集装箱业务衰退速度可能超过预期。我预测,集装箱可能要等到下一个景气周期或能好转,估计在2006年创下利润低点,2007年可能逐渐好转。
5、 公司未来发展重点:加快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罐式储运装备业务发展;加快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和空港设备业务的发展。公司2006年主要资本支出项目为:集装箱制造业务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集装箱服务业4.8亿元人民币;道路运输车辆8亿元人民币。由于公司处于生产淡季,现金充足,因此目前没有资本融资计划。我认为,在经过了前一轮井喷式发展后,未来几年公司利润增长点不多。
6、 其他投资。公司2005年共同发起设立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持股5%。公司拟间接收购荷兰博格工业公司75%的股权,公司出资为0.825亿欧元(1.1*75%)。公司目前持有招商银行1.33%法人股,91,390,195股;持有招商证券1%法人股,22,015,000股,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300万美元;持有原水股份0.35%法人股,3,795,000股;
7、 业绩成长下降,投资价值仍存。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生产全系列集装箱产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商。自1996年以来,公司的集装箱产量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到2005年末,普通干货集装箱的产能已达到180万TEU。目前,公司积极提高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的销售比例。另外,公司近年来大力拓展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半挂运输车辆的最大生产商。公司在半挂车行业发展形势良好,毛利率从2004年的11.05%上升到14.23%,显示出极强的发展能力。中集集团作为A股蓝筹龙头,近几年以来业绩增速迅猛,尤其是2003年以来,净利润增长呈现喷发的态势。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公司净利润(百万)分别为464.85、682.69、2389.02、2669.14。公司重视对股东的回报,2001年到2005年分配方案分别为10送5派5、不分配、10转6派3.8、10转10派5、10转1派3.8。
第25批股改方案公布,两市共有28家公司。
至此,沪市共有434家公司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程序,目前已实施或正处于改革程序之中的公司有429家,约占沪市应股改公司家数的52.51%,股改公司市值约占沪市应股改公司市场总市值的60%。在股改加速的同时,再融资和新股发行也是迫在眉睫。
天同证券亏损60亿,被齐鲁石化托管
违规理财、挪用客户保证金,再加上行业不景气、券商竞争激烈,大量券商破产、被托管。相关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股东蒙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随着券商优胜劣汰的加剧,证券市场行情的好转,优质证券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大盘本周走势预测
我认为,大盘在4月份将暴涨,而本周仍将以震荡整理为主,波动区间为1230-1300。我认为,影响大盘下跌的利空因素逐渐出尽,本周大盘调整,下周大盘可能暴涨。首先,政策面明朗。两会结束,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政策面的方向已经明朗,大资金按照自己的分析逐渐入市。其次,中国石化对旗下四个子公司的回购逐渐进入高潮。再次,调整日期已经达到30个交易日。
热点方面,建议紧抓人民币升值和十一五规划这两条市场主线。重点布局地产、金融板块,深度挖掘机械设备、水泥、汽车行业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