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那就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极高。不少代表委员们针对传统节庆日、礼仪、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的世界化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议案。
比如张海提出“拯救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李汉秋委员的教学要“仁义礼智信”、石玉珍提出的将炎帝陵祭典纳入非物质文化保护,还有教师节应改在孔子诞辰日等诸如此类的提法。
其实将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产生了不同凡响之影响力的前辈先人们拿出来作为一种参考,也不是不可以的。只是比照中国与西方的古人,同样是文化方面的巨匠,但差别却是根深蒂固或者很明显的,那就是中国的古人们如孔子、老子等都缺乏独立之人格、自由之人性,很多事都是围绕君主权展开的,而挑战权威,重树独立人格的倡导却是很少的。即使庄子的逍遥游也不过是在脱离红尘、跳出三界后的一种解脱而已,并未鼓吹独立自由,并未向普适大众宣扬一种争取独立、争取民主、争取大众政治或自由之人格的思想与文化。
在文化这个问题上,更多的应该是复兴中国文化,而不仅仅将视野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狭窄范围之内,仅仅拿几本老祖宗编撰修订的古籍重新翻出来作为当代社会的不二法则,而更多地是否应将视野扩大到全球,革新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的中国文化。更何况仅仅从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角度出发盲目地提倡将现代生活死搬硬套到几本古籍或几个先贤身上,是极为不可取的,这又限于了复古主义的陷阱。
封建社会中人人都从小接受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可谓根深蒂固了吧,但实际上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之辈多如牛毛,也即所谓的满口仁义道德,底下男盗女娼。这东西改变不了什么,最多地不过是拿2000多年前孔子的一点点遗物来套在现代人的身上。
尊重先贤,广阅深研古籍,而不是将他们的一言一行、每一种思想都拿来作为今人的行动准则。更舍得做的、更重要地是,对文化进行革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深度创造。像近两年火起来的中国式管理,限于目前的状况,不过是一种死搬硬套而已,更多的工作还需要持续进行。相信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必然存在其深厚的道理的,正所谓存在就是真理。
目前倒是有一些网站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孙子兵法商学苑、中国式管理网、白沙的简单管理研究中心、西安交大席酉民教授主办的和谐管理研究、易管理网(www.e2i.com.cn)等,其中易管理网的平台搭建在寻求中国文化与管理的结合上倒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平台规模甚为庞大,立意也非常之高,其他网站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学术的角度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