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人民币升值背景
2001年以来,我国出口势头强劲,近四年年均出口增长率达30%,带动了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对外贸易的高度增长,既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沛动力,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内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如何平衡国际收支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一个新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及时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货币升值通常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币升值也是如此。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都曾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汇率升值的压力。中国实体经济的良好增长势头,尤其是2004年经济普查导致的GDP总量及增速的大幅修正,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基本面支持。因此,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趋势,但短期内升幅不会太高,预计2006年升幅将控制在3%左右。能否正确应对经济崛起期汇率升值压力,对于一国能否保证宏观稳定和持续增长,顺利实现经济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升值影响分析
人民币升值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国内市场经济和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总体来讲,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减轻外债压力,增强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能力,并对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产生有利影响。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可能会对出口贸易造成比较大的损害,降低出口企业利润率,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并增加财政赤字,造成通货紧缩等。从长远角度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优化外贸增长方式、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利用外资效果,综合效应是利大于弊。
汇率改革对相关市场和主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对具有外汇收支业务的进出口企业、拥有外币资产和负债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不同行业产生差异影响:一、人民币升值所引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在中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各个行业不同的发展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二、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改变不同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其经营业绩。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或具有高流动性和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比较有利,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由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
对受汇率改革影响最大的进出口贸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是有利的,而出口企业则增加了压力,但是具体到各个行业则需作进一步的分析。
1、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使老百姓分享更便宜的出国旅行和进口车、珠宝、手表、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这对上述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商来说,是一个利空。对此,政府不应给予过多的行政限制,而应更多地通过价格、税收等手段合理引导进口产品的结构,限制高档消费品过度进口。
对于那些使用了国外贷款来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如国内航空公司债务多以外汇浮息贷款为主,人民币升值节省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财务成本与费用,为航空公司直接带来会计账面上的汇兑收益。
2、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真正生命力。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而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故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短期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
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差异。我国的出口型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其中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且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根据有关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20%左右,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中国家电产品以低成本而在国际市场获得相对比较优势,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家电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故出口增长形势对家电行业的整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将造成家电出口中8%左右的利润损失,影响家电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高达60.1%,虽然它们因进口原材料及机器设备成本的下降而分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但由于出口依存度高,其受到的负面影响将是显而易见的。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损失将超过2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因此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我国玩具、木材、家具,以及制造业中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皮鞋、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自行车制造、家具制造业、集装箱、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业等也将因人民币升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短期内这些行业的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盈利水平将有所下降。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或升值幅度过大,那么升值所导致的边际负面效应还会扩大。
显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企业)也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一些弱小的仅仅依靠规模扩张和低价劳动力优势生存的企业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在外销产品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很多产品将由外销转为内销,势必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可能带来为数不少的失业者。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企业也要及时从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向强调质量和效益的经营模式转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由于我国采取小幅、渐进的汇率改革模式,因此,目前人民币升值态势总体上仍处于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过,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和升值趋势的延续,汇率风险将长期性存在,企业要改变过去那种在固定不变的汇率机制下的经营惯式,学习使用各种避险工具,综合考虑资金来源和用途、自身财力和外汇市场的具体情况积极应对。
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企业主要面临三种风险:换算风险、交易风险和营运风险。相应地,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企业要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根本途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和生产成本,以保持利润回避风险。
2、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来给中国企业施压。
3、加快海外转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4、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国内企业可以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主要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5、让客户分担成本。企业可以逐步对出口产品报价进行适应性调整,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加部分,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对于纯外贸企业来说,还可以压低采购价格。这样就可以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方法存在较大难度。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汇率避险措施,如商业保险、反向交易平衡、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调整进出口比重、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等,此不一一详述。
相关案例
A、上市公司国投中鲁(600962)主要从事浓缩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90%以上直接出口,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龙头地位。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公司依然保持较好的业绩,应对措施主要有:A、公司与三菱、可口可乐、雀巢、嘉吉等大公司建立了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客户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较高。B、公司通过提高销售发货进度、缩短货款回收期、提前收汇以减少汇率损失。C、采取远期结售汇、应收帐款卖断、票据保理业务等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D、加强对外汇资金余额的跟踪管理,对货款回收以及外汇用款进行计划管理,减少外汇帐户资金余额。E、在部分销售合同中约定汇率风险承担条款。
B、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对外购买力大大增强,在资本泡沫的催化作用下,有些企业出于一时冲动,扩张过快,或者多元化扩展得过快,过多地涉足别的行业,如大量的购买美国地产、影视企业等,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如著名的“八佰伴破产事件”就是一个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