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必先自律 克己才能奉公


廉洁必先自律 克己才能奉公
             ——2006浙江省公务员文秘专业作文题个人答卷
(公务员考试成绩出来了,之前根本没学过文秘,基础客观题全蒙的,果真是称斤两的地方,主观题就是作文,说真的,拿到题目,自己写起来,才发觉写不出什么来,能凑足字数已经不错了,网上看到的不能一下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此文是考完第二天回来后写的,结果可想而知,连及格分都没拿到,可害惨我了。也不知人家怎么考的,几十人中不多不少,恰巧第三,还要去凑数面试,这样这个星期心里就没的安稳了,我在想这样的考题写些什么好呢,真希望有人能点化我。)

          作文题——上海京剧院上演的《廉吏于成龙》反响很热烈,在剧的最后,于成龙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人治人,国虽治必乱;人人治己,国虽乱必治。”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看法,自由生发,自拟标题,自选题材,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30分)


                             廉洁必先自律  克己才能奉公
                                      ——刍议国家、他人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抗衡
    腐败与廉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抗争演进到现如今省长、部长、厅长级的重量级级别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团规模、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大手笔”令老百姓咋舌的贪官污吏,贪官与国家如影随形,像贪念与人同在、与生俱来一样。忠臣廉吏与贪官污吏之间的抗衡从不曾止息,战势偏向哪方直接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老百姓是幸福安康还是水深火热也记挂于此。国家的治理是宏观层面的公共关系处理的艺术,是治己、治人、治于人关系的抗衡,是管理的科学,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开始,人类就一直在探索。显然,制度不失为一强有利的解决手段,但“解铃还需系铃人”,因人而起,那我想是否可以试着从“人”本身去挖掘内因,寻找出路。
    很多为官的常喜欢把“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之类的格言高高挂起,是座右铭也好,是对自己的警示激励也罢,甚或只是为了装点门
面,而这八个字本身却实在是为官之正道!有贪官曾发出这样的托辞:“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此,我们的先贤早就教训我们:“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克服了贪念,守住了欲望,心才可能安个好家。廉洁必先自律 ,克己才能奉公!
     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官的,做官怎么做,历史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在不停地给我们上演一幕幕好戏,黑脸、红脸、白脸、花脸,正面的、
反面的角色纷纷粉登场献艺,其中涌现了无数熠熠生辉的灿烂星斗,诸葛亮是其中夺目的一颗。他“奉命于危难之际”,对后来那阿斗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没有“扶起来”,但他为我们做出了克己奉公的楷模;他才智过人,功高盖主,却没有谋权篡位的狼子野心,虽然他一心辅君是否可取人人可以见仁见智,但就身为人臣的应当怎么作为,他却为我们留下了永垂千史的《出师表》,他那一片丹心为国为民的人格魅力却是鲜有不为之动容的;廉颇、蔺相如为公为国克制了自己莫须有的虚荣心和功利心,团结一致捍卫了国家的主权,还有屈平、海瑞、包青天、于成龙等无不传为佳话。与之截然相反的也大有人在,那权倾朝野的螯拜,他就没能自律,放任自己的野心无限制地膨胀,搞得国无宁日,终不得好死。同一朝臣,李光地、姚启圣能一直克己奉公,甘为人臣,辅佐明君,建下光复台湾的伟业。明珠、索额图也曾为康熙稳定皇位立下赫赫战功,一旦位高权重,心魔也渐长,把持不住、克制不了就坏了事,害人害己,在大牢里临老了方才幡然醒悟;而最大的大反派则不得不提贪财嗜欲的和珅,他的传奇被数次搬上银幕,因为会耍手段迷惑了皇上,没有了制度等外在的约束,在贪欲的牵引下,没有任何节律与克制,创下八亿银两的贪污金额之最,成了贪官的代名词,不可否认,他生前风光无限,但却免不了一幅白绫了结一生的下场,受到和珅作风的影响,乾隆朝中官员上行下效,大官勒索小官,小官敲榨老百姓,政治风气败坏到极点,国库亏空,清朝自乾隆后急速衰退少不了他,典型的祸国殃民。皇帝,作为最大的官,大权在握,权利又对应着全国的钱财,更需把持住自己,康熙为了稳住自己的帝位可以立自己不爱的女人为皇后,为了赢得三五年的时间,可以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蓝齐儿赐给匈奴王葛尔丹之后又灭掉他,牺牲女儿的幸福一生换来国家的强盛;国为贵君为轻,史上也有不愿做皇帝的,正是因为他明确贵为天子的职责怕自己被俗务尘缘纠结太多做不好一国之君而为之。而因不能克己而亡国的昏君又有多少呢。
  贪念猛如虎,近现代的野心
家江青、林彪一伙差点因为他们个人的贪念而毁了新中国,他们想夺权然后用权利来“治人”其实就是滥用权利要挟所有人服从,所以引发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梁启超有一句话切中肯綮——“侵人自由者,自由界所大戒也。故真自由者,必服从。”
  刚才这些是正反面典型,绝大多数的官吏是一些中间分子。事实上,清官廉吏在封建社会往往命运多舛,所以他们也会
有心理斗争,“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竹林七贤、陶渊明等等,很多的隐君子都选择了罢官出世,但他们都坚守住了自己内心的一片圣洁,在其他领域有所为,也不失一为人之正道,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个人的人生选择,只是待选择了以后却居其位不司其职就不被公众认可了。
    综上所述,古往今来,历史无不在昭示这样质朴的道儿:人人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然后各司其职,尽忠职守,顾全大局,才能将自己
和国家人民融为一体,国家、他人与个人的利益才能最优化,公私才有可能获得最大意义上的结合。古代天子为尊,当今法律制度为上,此不同而已。而治己、治人与治于人之间不变的关系,就像梁启超所说:“自由与服从二者相反而相成,凡真自由未有不服从者。 英人所谓人人皆治人,人人皆治于人是也。但使有丝毫不服从法律,则必侵人自由。盖法律者,除保护人自由权之外,无他掌也。”所以毛主席他就批评对自己是自由主义,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

  为君的做为君的事,当官的做当官的该做的事,为公为民谋福利,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人人管好自己,而不是想着去控制别人,那国家不治而治了,正是廉吏于成龙说的——“人人治人,国虽治必乱;人人治己,国虽乱必治”。

(自己写的时候,因为时间有限,50分钟左右时间须完稿,时间仓促,倒也写得不艰涩,现在回顾起昨天自己写的,却经常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大概觉出自己有些偏题,然后观点很难使人信服了吧。同样的题材,下面这篇他人写的,我觉得很有理。地址为: http://wind.gd.chinavnet.com/letters/show.phtml?aid=2005012814160586
附申论及行政题目个人看法:《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走过场》http://tragicpassion8.bokee.com/415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