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改了这么多年了,风风雨雨的给机关、国有企业到底带来什么,这也许是许多忧国又忧民的有志人士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机构臃肿是一个让人感到深恶痛觉的弊端,人员的分流不能不说和现如今的公务员热有着什么密切的关联。有人说,这是国家连年给公务员加薪作成的。那么人们可有这样的印象:一方面才裁撤、合并一些机构,一方面又不断的会增加一些功能小,但需要人员来维系的科室、部门呢?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一种双层或多层领导的部门和科室又应运而生了。
在笔者的了解和调查中,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部门。部门本身成立的历史很悠远,有着雄厚的技术、资质和资源。按原先是隶属于一个管理设备的处管理着,因认证的需求其法人代表也是这个处的处长兼任。在机构改革的时候,这个部门剥离到了一个三产的企业管理。管理模式到也奇特,业务归口为处长管理(资金开支由处长划拨),人员的人事、劳资管理由企业管理。
按说这个部门的业务、资金是由上级管理,工作和人员的开支也理应顺风顺雨的。可奇怪的是接连发生了。。。
企业的经理在给核算收支的时候,总是说这个部门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在具体的工资和奖金发放上给他们的一直是这个企业的最低标准。但人们去表示置疑的时候,企业拿出一个“亏损”的报表。如下:
2004年度经营报表
部门 工资 附加费 差旅费 招待费 劳保费 间接费 管理费
*** **** 50626元 1727元 4760元 2585元 165147元 108682元
上级拨款:24万元。企业给出的亏损额是-负3397元。
面对置疑,企业老总不能说出其中附加费、间接费的具体来历说明,其中的管理费的比例也值得推敲。后来得知,间接以业务招待费的名目入表的。可企业又何时为这个部门联系过任何的业务呢?另外部门在完成内部工作良以外创收的利润却不被提及,原因不明而自明。而在企业自身的另一个部门亏损金额近两百万的情况下,人员的工资、奖金却比外来部门高了一截子。
业务上在处长的管理下,这个部门不但抓主了时机开拓出外来业务。在2005年通过资质审核和验收,一举完成扩项几十个新项目,而且当年就收到了经济效应。当多处出面为这个部门争取合理、公平的待遇时。企业的老总在背后一语道破了天机:我就是对(这个部门)偏见,不想在我这里待可以走啊!给你们的收入提高了,我还怎么从处里要额外拨款呢!
也许人们已经看出门道了,一是可以把企业不能入帐的招待费转嫁出去,又可以从上级部门那里追要更多的拨款何乐而不为之呢!
那么我们要问了:企业的这种采取弄虚作假、从上级部门骗取经费的做法是否有其合法性呢?国有企业的资金真的富裕到让这些人去这样的拿去任意支取吗?
这个企业就出在河南的某电力行业中。。。
注:2005年开始之初,拨款又增加了很大的比例,这个部门的对外业务开展起来了,不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却怎么也难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