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遇阻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暂时遇阻
“票号”刹车只因新手上路

添加时间:2006-03-31 09:44:43  作者:刘小萃  [发表评论]

    或许正因车尾还贴着“实习”的标志,刚刚成立和正在组建中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
    随着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难产和山西“晋源泰”、“日升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出现经营困境,一路高歌猛进、令人期待的“票号”竟意外地来了个急刹车,让人们不禁为之捏了一把汗。

新手上路

    180多年前,清代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平遥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建议财东李家出资30万银两,创办了“日升昌”票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被视为近代中国银行的“乡下祖父”。
    平遥票号在全国最多时设立了400多个分号,业务覆盖了国内上百个重镇商埠和俄国、蒙古、日本、朝鲜等地,一度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金融网络,以平遥为中心的晋中盆地一度成为全国的“华尔街”。
    而今,“晋源泰”和“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名称虽似票号,但内容却已今非昔比。
    2005年年末,我国第一批民间信贷公司在晋商故里、票号发祥地——山西平遥正式揭牌,“日升隆”、“晋源泰”这两家以明清票号方式命名的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当场向10位农民发放了首批贷款。
    平遥县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组长、副县长温启华对“平遥模式”进行了总结:以3至5个发起人组建一个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商业小额信贷公司,先领取营业执照经营,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申请金融业务许可证。

欲速则不达

    与成立之初的轰轰烈烈相比,行进了四个月的“票号”并没有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记者了解到,“晋源泰”遇到最现实的难题是人才问题。从正规金融机构挖人才,显然不太可能,于是,他们公开向社会招聘,报名的人不少,但大多没有金融知识和具体操作经验。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日升隆”,并导致其迟迟不能正式开业。
    按照央行的规定,“晋源泰”与“日升隆”只能发放贷款而不能吸收存款,有专家表示,这种只存不贷的格局决定了它们的信贷规模不可能快速扩张,也限制了其支农实力。
    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将决定小额贷款公司的生死存亡。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国是崭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规章制度可以借鉴。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小额贷款公司极易爆发贷款和人员风险,从而导致破产。
    由于准备仓促,开业近一个月后,“晋源泰”发放贷款所用的凭证还是从农村信用社借来的6联单,借款合同格式也是照搬农信社,其各项内控制度并不健全。
    “晋源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士恭透露,“晋源泰”准备招聘5到6名经营管理人员。尽管“晋源泰”不会在乡镇设分支机构,但会在全县每个村设一名农户联络员(韩倾向于村干部兼任)。具体的操作流程将是——小额贷款公司依靠农户联络员掌握各农户的资信状况,协助小额贷款公司向农民发放贷款和回收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向农户联络员发手续费。

“利州”难产

    2006年2月22日,一个大限的日子。
    按照规定,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将在这一天完成注册,正式挂牌开业。但结果并非众人所期待的那样,夺标者没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公司注册,坊间和业内人士猜测夺标者是因虚报竞标资金,因其自身实力不济所致。
    时间回到2006年1月19日,央行在全国的小额贷款试点地区之一——四川广元竞标结果揭晓。广元市南方农村信用社负责人方文武为代表的竞标组胜出,按照他们的投标计划,由5个自然人组成的竞标组将出资3905万元组建“利州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按《招标书》规定,夺标人须在夺标后的20个工作日内,在当地工商部门完成“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这就意味着,中国西部第二家在新中国历史上被央行认可的小额贷款公司有望在狗年春节后正式营业。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从1月19日到2月22日,刚好20个工作日(扣出节假日和双休日),但夺标者没按规程做完工作。
    到底是资金上出现问题?还是没有完成专业操作团队的组建?一时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但广元市政府和当事人,都对此事讳莫如深,拒绝接受媒体采访。

软肋不可回避

    业内专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表示了另一种担忧:小额信贷组织缘于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是一种不吸收存款、依托某项资金来源、面向农村低收入民众、发放3000元以下小金额贷款的特定组织。不吸收存款、发放小额贷款、执行特定的贷款管理模式,是小额信贷组织最鲜明的特点。这种组织实质上只是一种准金融或者欠缺型金融模式——其资金来源匮乏,影响可持续发展;受先天资金不足限制,缺乏进一步做大的前景;化解风险的管理成本高,投入大而产出低。如果没有外来操作经费支持,维持财务自足非常困难。即使较大的小额信贷组织,也必然面临非常复杂的管理与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在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支持,以小额信贷组织来解决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的贷款难问题,只能是权宜之计而非长效机制。
    平遥县副县长温启华说,小额信贷监管之难在于,既要有效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又要合理控制风险。为了控制委托业务过度扩张导致风险集中,小额信贷公司不良资产超过10%时,停止其办理委托贷款业务。
    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民间商业性小额信贷管理与当前的贷款通则、担保法、商业银行法等内容都有一定冲突,对于它的发展,在央行和银监会没有确定相关制度前,仍有不少疑问悬而未决。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保障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为了规避金融风险,央行目前暂定这类机构“只贷不存”,不允许其吸收存款。只靠发起人的资本金和有限的捐助资金,这种小额贷款组织也只能停留在试点阶段。其次,作为一种具有商业性的民间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必须纳入金融监管,力避重蹈农村基金会的覆辙。

培育竞争

    虽然试点工作曲折前行,但央行将试点进行到底的决心从未动摇。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小额信贷试点工作管理办公室获悉,自治区首个小额信贷工作试点旗县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近日已面向国内外公开进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起人招标。
    内蒙古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全国第5个小额信贷工作试点省区,为做好此项工作,自治区将首先在试点旗县区建立由企业或自然人发起的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将实行市场化运作,不吸收存款,只以自有资金向本旗县区农牧民、个体工商户、微小型企业提供低额度贷款。
    据了解,东胜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起人招标书已在亚洲开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等网站上公布,投标于5月15日截止。
    国家决策层的意图是,通过培育小额信贷组织,拓宽农民、农户、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县域弱势融资、群体融资难,促进农村资金回流,使取之于农村的资金用于农村。
    央行从行业角度出发,更多希望它能与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同时规范和引导地下金融走向阳光地带,以利于宏观调控,降低民间金融的风险。
    而作为发起人的老板们看重的则是投资的前景,真正打动他们的是,由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到“民间银行”的可能性。在他们看来,国家能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也应当向内资开放,他们从服务“三农”开始做起,就是要证明社会尤其是农村确实需要民间银行。

[ 发表评论 ] [稿件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6年第1913期H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