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会议纪要。这次有政府背景的会议是有关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闭门会议。流传到网上的原始纪要让外界对有关中国经济改革未来方向的激烈讨论有了一个难得的从内部观察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民众对改革进程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改革进程的参与也日益强烈。这将对改革的民主化进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民众将获得自己的话语权。
华尔街日报评论到:“这次“泄密”事件也反映出,对于中国这个一度非常封闭的国家,互联网对它的开放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月四日,国务院下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Reform)召集约40位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就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下一步应采取的行动进行了讨论。会议希望私下听取这些人士的真实想法,以便为中央领导建言献策。不过,这次秘密会议的纪要后来却出现在许多中文网站上。会议谈到了颇受争议的向外资出售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的问题以及反映公众不满情绪日益加剧的一些敏感统计数字等等,不过讨论的细节内容目前还不得而知。
研究会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胡姓人士表示,我们不知道原始会议纪要是怎么流出去并被贴到网上的。他说,这本来是一次内部会议,会上的一些言论不适合公开发表。如果是在几年前,这样的“泄密”事件是不可想像的事。这一事件促使研究会决定发表一份经过整理的纪要,上周,这份纪要出现在网上。但这未能阻止原来那份纪要在网上继续迅速流传。最早登载原始纪要的网站中包括批评市场化改革的华岳论坛。现在,有十多家讨论政治话题和综合性话题的聊天室里仍有原始纪要的贴子。
现在还不知道是谁、出于什么意图将原始纪要透露到网上。这次“泄密”事件只是有关中国市场化改革未来走向的公开讨论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的一个最新插曲。有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贫富悬殊拉大、腐败愈演愈烈、某些行业被外资把持等,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在改革道路上已跋涉27年的中国俨然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亟待抉择。没有人认为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入的中国经济会出现严重倒退,但这场最早从学者中间开始的讨论已经影响到政府决策。一些市场开放政策已经缩小了力度甚至被暂停,比如并购、管理层收购、允许民营企业收购大型国企等。许多外商投资项目或是被叫停,或是受到更严密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