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创新定律


 

很早以前,洒家曾经胡诌白扯了两篇文章,一曰《解构创新》,一曰《创新中的二律背反》。分别谈论房地产开发与营销的创新问题。创新,在某种情况下,是被动的,不情愿的,被逼迫的。当房地产卖方市场好到深圳今天这种程度,创新是多余的,如果不是傻到忘记做洗手间的程度,基本上,房子是不愁卖的,愁的反倒是如何卖,卖多少钱,卖给谁。洒家一个朋友的朋友,在蛇口开发了一个小盘,还没开始卖就犯愁了,用东北话说,简直愁死了。打招呼预订的总数,远远超过他的开发总量,能够打招呼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主儿,得罪谁都不行,他不愁谁愁?

 

什么时候需要创新?

不妨回顾一下深圳房地产“创新”的轨迹,或许在时间和前后顺序上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大致上是不错的。

 

从营销上看,上世纪末,福田保税区福源花园推出“试住”促销尾盘,陆续有发展商跟进实施“零首期”、首期几万可以签合同等等降低置业门槛的措施。其时业界大肆鼓吹的房地产“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可选择范围较广,发展商需要拓宽销售客群的层面,吸纳部分月供能力较强但首期支付能力弱的首次置业者和部分投资客。

 

从产品上看,贝尔高林与柏涛两家伪澳大利亚设计公司风声水起,大杀四方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末,时间和营销创新基本吻合。环境和建筑外立面以及规划布局,成了产品出彩的重要武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里,不搞一点新意思,吸引不到眼球,争取不到消费者。阳光棕榈园开始,入户花园的设计形态被广泛采纳,高层住宅通过一个半开敞的“花园”(实在就是一个阳台或曰露台)进户的新鲜与刺激,导致各开发商群起效尤,其后“擦边球”花样翻新,双层调空露台,夹层等“赠送面积”的做法一时之间几乎由“自选动作”成了“规定动作”。由自选动作变成规定动作的还有:会所,智能化。

 

从推广方式上看,那正是报纸的“黄金岁月”,特区报原房地产记者王侯先生曾经非常自豪地出书说他个人的第一捅金就是靠写房地产软文赚来的,于此可见一般。当时报纸的房地产广告那是铺天盖地,火啊,火的根本原因就是房子不太好卖。现场包装与售楼处样板房更是极尽夸张之能事,发展商意识到,在严酷的竞争面前,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钱,非花不可。

 

大体上这些“创新”的终极目的,就是“你有的我也有(争取比你好),你没有的我有”,以此来占领市场,提高售价(可能的话),争取清盘。

 

第一个结论:在市道对卖方不利的时候,创新层出不穷,动力很足。

 

现在需要创新吗?

实际,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现在不需要创新,现在需要数钱,需要准确定价,动不动一天清盘,两天卖光,说明开发企业在销售价格的制定上还是过于保守。请参见半岛城邦、花园城三期(Ⅱ)、西城上筑、翡翠湾等。如果按照洒家在一篇帖子里建议的,您此刻不妨再加价1500,一定同样卖得又快又好,照样清盘(最多延长2天)。

 

客观地评价,通过前几年低迷市场的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错,开发的产品、环境和公共空间、户型等都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洒家有一次在外地和一家开发企业座谈,曾经很负责任地肯定,深圳的房地产项目(住宅)在上述几个方面,基本上可以打80分,不会有什么问题。在主管部门终于下令禁止赠送面积的设计以及错层露台的不好用显现出来后,在产品上,进行创新的努力几乎停滞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卖方市场终于形成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石先生在评价房地产市场普涨的现象时(洒家估摸当时王先生的心情一定非常好),提出“补涨”说,关键在一个“补”字。前几年憋坏了,咬着牙停住等待今天,今天这不就来了嘛!补涨,把过去几年没捞够的银子,补回来。持此说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当然还有一大批发展商,还有一些和发展商来往密切的学者。

 

第二个结论:在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创新基本上乏善可陈而且没有需求。

 

庄家轮流做

洒家还在2002年胡编乱造了一个《房地产轮回宿命》,鼓吹房地产的严冬可能到来,现在看来,那简直就是笑话,预测之不准与离谱,和贝大嘴好有一比。可是,有一件事洒家坚持认为是准确的,轮回。咱们不是在赌场里玩,咱基本上是在家里玩,赌场里开赌场的是庄家,咱们玩的是麻将,庄家得轮流来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意思。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轮流交替反复话事,不可能总是某一方先出牌。所有做世袭罔替梦的家伙,最后都被人家给替得一塌糊涂,死得无比难看。马克思先生强调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转的,意思也差不多。

 

现在发展商还美滋滋地坐在庄家的位置上大杀四方,把另外几位的口袋都快掏空了,其中一位还跟着赚了点小钱,另外两位就惨了,惨法各有不同。姓银的那个倒霉250,坐庄的小子本钱就是这250出的,现在被套牢了,赢了钱不敢要,输了钱还得往外掏,虽然家底殷实,抗不住这么折腾。姓销的最惨,本来本钱就不多,赶上这一轮手气极臭,连番的点炮,脸都绿了,眼睛也红了,累得腰酸背痛也不敢歇歇,害怕一走神输得更惨。姓销的钱大部分还是向姓银那小子借的,这250不敢朝庄家要,朝姓销的逼债的本事可高了去了,跟他妈黄世仁似的。

 

第三个结论:买方市场即将到来。

 

又一轮创新高潮?

当买方市场最终形成的时候,创新又将成为救市的良药。有地在手还没有开发的,需要在产品、建筑、户型、环境乃至一切吸引客户的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以期吸引客户;有房子正在卖的,则需要在营销、推广、包装、展示方面全面创新,吸引客户。两个好朋友相约去森林远足,碰到了一只大熊,惊惶失措之余,其中一位慌里慌张地换跑鞋,另一位很吃惊,你丫疯了?你换跑鞋也跑不过这畜生啊!那位不紧不慢地说,我是跑不过这厮,我跑过你就行了。另一位晕倒。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谁跑的快谁就活了,跑的慢大概只有死路一条。

 

房地产市场靠什么跑?创新,这一点,洒家比较赞同王石先生的话。价格是其中一个策略,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肯降价求售。降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越降越没人买,大家都期待更大幅度的降价,谁也不肯先出手。如果到了壁虎断尾逃命要紧的时候,对玩牌的几位都不利,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厄运,还是不要降临的好。海南、北海的例子够血淋淋的了。

 

第四个结论: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创新高潮将重现。

 

准备创新!

临时抱佛脚,一定不灵。除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需要预警机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研究“熊市”策略外,与房地产企业有关的服务行业,诸如策划代理、广告、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智能化、环保节能、包装展示等行业也要做好迎接新一轮创新高潮的准备。活儿就要来了。孙子兵法云:不打无准备之仗,所谓有备无患。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机会找那些有准备的人。现在是潜心研究灵丹妙药的最好时机,一旦瘟疫流行,拥有新药在手,当然就可以助人渡过难关,因此顺手积攒点财富,与性命相较,那也是微不足道的。临了,人家还得感谢你“谢谢啊!”

 

第五个结论:开始创新研究,此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