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红地产》2005年6月号
我总喜欢把房地产界比作一个江湖,因为它们实在是太相似了。
江湖是由各个门派组成的,每个门派都有因一招绝技而名满天下的掌门。地产界也有南派、北派,或者海派之分,也有许多具有响当当名头的“大腕”;江湖中真正的巨擘是“看不见的”,像黄药师隐居桃花岛,洪七公五湖飘游、吃喝玩乐,就连欧阳峰“倒行逆施”也是藏着练的。地产界也一样,整天大发宏论、指点行业的所谓“大腕”们,论实力与其在产业的份额,基本上都是二流角色!
江湖的主题永远是刀光剑影、打打杀杀,或者为了争夺一本能把人整成不男不女的武功秘籍,搅得天翻地覆。地产界同样是纷争熙攘、喧嚣尘上的,与竞争对手争土地、争市场,与客户争是非……在竞拍现场,最后那几下举牌,几乎都是“同归于尽”的招式,比的已经不是功夫(实力),更像是自杀的勇气了。
江湖的最大对手,也是永远战胜不了的对手,其实就是政府。陈家洛永远斗不过乾隆,赵敏注定要成为张无忌最重要、也是最终的女人,这一切都与武功无关!就连大英雄乔峰,既有盖世无双的武功,又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但最终还是被政治因素逼到了不得不死的境地。同样,地产界与政府的博弈永远是不平等的,要生存和发展,只能是 “见风使舵”(褒义),成为“识时务者”。现如今,政府的一道道“江湖追杀令”接连发出,“天网”已经罩了下来,从“国八条”到“七部委联合发文”,这道网已经越织越密……
所谓江湖险恶,房地产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既充满机会,又充满了巨大的挑战与不确定的风险!那些没有资金实力,也不想规范化运作,只想捞一票就走、游兵散勇的开发商,或见好就收自动退出江湖,或武功被废逐出江湖,就是这一、两年的事了。然而,对于那些继续想在这个江湖中扎稳脚跟、扩张门派的掌门人来说,企业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如何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他们努力寻求的答案!
这几年,清华、北大以及中欧、长江这些商学院的EMBA课程异常火爆。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企业领导人的比例最高。这就是一批寻找“答案”的人,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江湖,一个学习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没有纷争,只有切磋与合作;没有浮躁、没有急功近利(起码聚在一起上课的这段时间里),只有放眼未来的思考以及注重长远的心态。
在这里,除了补补经济学的课,他们可以听听吴敬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高屋建瓴地谈谈中国经济问题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他们可以在高盛总裁桑顿开设的“全球领导力”的课堂上,与桑顿出面请来的世界顶级的企业家一起分享领导公司的经验和教训;郎咸平对于上市公司内幕的揭露,有些就是这些学员自己公司的故事,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在不可以做什么之后,思考还可以做什么。
在所有EMBA的课程里,战略管理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中国企业家最缺少的就是战略思考。这门课程要求学员们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并且设法去营建一个最能够发挥企业内在独特资源的、具有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从而在行业中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战略管理帮助学员去读懂自己公司在本行业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决策企业应该在“微笑曲线”中向什么方向移动,朝上下游或者平行方向整合、兼并企业。战略管理同时提醒你要学会取舍,在各种多元化的诱惑中,保持企业主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运营管理的课程,是让学员去关注企业内部的运作流程,学会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去优化,甚至重组业务流程,从而形成、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营销管理的课程中,学员可以和“整合营销之父”舒尔茨进行为期四天的有关最新营销理念的讨论。高强度的课程安排,以及将人搞得晕头转向的小组讨论和痛苦的晚间作业,虽然不能让你变成营销高手,但是有助于你回到企业里去判断你的营销主管给你提供的花里胡哨的营销策划方案,到底是在给你的企业创造价值,还是在浪费你的金钱与时间。
还有,财务管理与公司理财的课程,不仅仅能让你阅读财务报表的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问题与机会,更让你理解公司的经营除了产生利润更要提升价值;商务沟通的课程,让你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自己与客户、部下及公众媒体的沟通能力,试着去塑造作为一个企业家的魅力,并且准备去成功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公关。
……
这个江湖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课后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形成的“圈子”,类似新加坡移动课堂对房地产基金的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凯德置地总裁以及整个团队的对话和深度交流等等,不仅仅是重要的补充,更是永不解散的“课堂”。
一个学习的,充满魅力的江湖正在逐渐形成,希望能够延展到整个房地产的江湖。因为,这才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