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字小考


就我阅读视野所限,鲁迅应该是在白话文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最”字的第一人。

 

192510月写的《伤逝》(后收入小说集彷徨)中,当听到子君终于被她的父亲接走之后,先生写道,涓生“我的心也沉静下来,觉得在沉重的迫压中,渐渐隐约地现出脱走的路径:深山大泽,洋场,电灯下的盛筵;壕沟,最黑最黑的夜,利刃的一击,毫无声响的脚步┉┉”。但是,最脍炙人口的则是他在1926510日的《二十四孝图》(该文于翌年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并列为第一篇)中的第一句话: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方面。在这篇文章里,鲁迅不惜使用了三个“最”字,用最强烈的语气,来表达他捍卫白话文的决心,并对林琴南、严几道之流死抱“死”的文学(胡适语)的诅咒。在此之后,他的文章中就再没有出现连续使用“最”字的文字了。

 

鲁迅逝世之后,这一借用“最”字来表达浓烈感情的传统被毛泽东所师承并用之于鲁迅自身。这恐怕是鲁迅所始料不及的。

 

19401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这篇演讲的题目后来改为《新民主民主论》,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九十八、九十九期合刊登载,并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这篇雄文里,毛泽东称赞鲁迅:

 

“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在此使用了九个“最”字,打破了当时“最”字使用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充分展现了伟大领袖在文字驾驭能力上的非凡魄力。应该说,任何想在“最”字的使用上超过毛主席的举动,都是愚蠢的。但是,有人偏要和毛主席他老人家过不去,你不是用了九个嘛?我就偏要用更多,偏要超过你。

 

  且看文革期间出版的《林副主席语录》、《林副主席指示》,在“编者的话”里对林彪的评价:

 

林副主席是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最好的学生,最理想的接班人,是全国人民最敬爱的副统帅。林副主席把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最高最高,对毛主席最忠最忠最忠,跟毛主席最紧最紧最紧,对毛主席著作学得最活最活最活,对毛泽东思想用得最好最好最好。林副主席是全党学习、贯彻、宣传和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最高典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竟然使用了20个“最”字!真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令人叹为观止,笑为观止!这位“编者”为了拍“林副主席”的马屁,竟然敢明目张胆的与伟大领袖毛主席过不去!这才真是现行反革命啊!真正的叛徒、内奸啊!那些仅仅因为说一句“太阳落山了”就被打为现行反革命的人,与他相比,真乃小巫婆遇见了大巫婆也!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最”字在文革期间遭遇林彪之流的“妖魔化”使用,由香气馥郁变为臭气熏天,被打入文字使用的阿鼻地狱,永世难以翻身。因此,政治上使用的一些大词,诸如“伟大”、“光荣”、“正确”、“崇高”、“忠诚”等等之前,都取消了“最”的修饰。从这方面看,确实清醒和理性了许多,也是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

 

从鲁迅的三字“最”到毛泽东的九字“最”乃至文革中对林彪个人崇拜的二十字“最”,我们不难发现从五四运动到文革,人们思想和行动从激进至疯狂的发展历程。那么,现在取消“最”的修饰,当然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毕竟还有那些大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