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与学校本来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商家开业与学生上课相互间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通过“社会实践课”,就可以把商家开业和学校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办法确实是个高招。只是,再高明的谎言,它都不会天衣无缝,总有露馅的地方。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的诸多疑点,让人疑窦丛生,也让人怀疑学校的动机,商家和学校是否达成了某种交易?是谁导演策划了这出“出卖”孩子纯真的商业戏?幕后操纵的黑手是谁?
商家开张,学生助阵,这是不该发生的一幕,但却真实发生了,更遗憾的是,明明是商业行为,但无论是商家还是校方,却都矢口否认。商家声称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而已,而校方的回答则更妙,此次活动是按照学校课表安排的实践活动。据报道,这些八九岁左右的小学生是冒雨来到新街口明瓦廊新开业的麦当劳餐厅参加餐厅组织的活动的,我为为商家的“仁慈宽厚”而感动,为校方的“认真负责”而惊叹,只是,我们是否应该多为孩子的身体健康考虑一下,这可都是一些八九岁的孩子啊,即使是社会实践课,难道非要冒雨进行,改日不可以吗?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培育孩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们不能把孩子变成商业道具,去为商家赚取银两,更不能拿孩子的纯真来为学校牟取私利。将美术课偷桃换李说成是实践课,面对记者的质疑,又百般进行圆说,虽然校方自以为是,但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种说辞是多么地荒唐和牵强。即使是课程表可以随意更改,也不能选择让八九岁的孩子在雨中参加实践啊,毕竟,他们还小,要是把孩子淋出个三长两短的,或者是在途中出了什么意外,校方如何向家长交待,谁来为孩子的健康负责,谁来为孩子的安全负责?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商家与学校相互“配合”,达成某种默契,大量使用不要报酬的学生劳动力,为商家作宣传赚取利润,而校方无疑也从中分得一杯羹,这其实是教育的一种腐败。看来,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制定一个规矩,杜绝此类假社会实践之名行商业牟利之实的课程,让孩子避免商业污染,还孩子一份纯真。参加社会实践,还是等孩子可以独立思考和有了实践能力再说,他们还是八九岁的孩子,拜托校方多为孩子着想,也拜托校方别再拿社会实践课来蒙人。
新闻链接:http://www.kuaibao.net/cdsb/GB/2006/04/13/7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