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


中小企业的诊断与自我诊断系列(连载-4)

中小企业成长的历程

 

一、中小企业的标准

 

我们要研究中小企业,就必须先弄明白国家对于中小企业专门做过定义。

  根据2002年6月29日,九届人大第二十八次常委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简称“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促进法”,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由国务院批准,以国经贸中小企业[2003]143号文件下发。

按照143号文件,中小企业的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源(如固定资产)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如下表。

中小企业的标准

 

 

职工人数

销售额

资产总额

工业

中型

(人)

(万元)

(万元)

小型

300—2000

3000—30000

4000—40000

建筑业

中型

300

3000

4000

小型

600—3000

3000—30000

4000—40000

零售业

中型

600

3000

 

小型

100—500

1000—15000

 

批发业

中型

100

1000

 

小型

500—3000

3000—30000

 

交通运输业

中型

500

3000

 

小型

500—3000

3000—30000

 

邮政业

中型

500

3000

 

小型

400—1000

3000—30000

 

住宿餐饮业

中型

400

3000

 

小型

400—800

3000—15000

 

 

中小企业又具有如下的特点:1)数量多,比重大,分布广;2)生产规模小,投入资产少,但专业化生产,技术上有专长;3)生命力顽强,灵活机动,船小好调头;4)承受风险能力小,受市场冲击大,等等。

今天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促进市场变革、商业竞争、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人员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群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过两次机遇,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市场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诞生了大批的中小企业。另一次是1997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国内的经济又出现了市场疲软、启动乏力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国家

 

面临着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振兴中小企业。

国企改革问题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时候,国家找到了另一条路,那就是振兴中小企业。当时国家制定了两个政策,一是提高企业内部活力;一是搞好外部经营环境。在此之前,社会上以及国家经济界主流一直对中小企业有些看法,有人说中小企业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和成长起来的。

关于中小企业的作用,我现在告诉大家一组数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经过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工业总额、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60%,企业总数占99%,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因此,中小企业逐渐变成行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更变成大企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同时,中小企业又为增加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就此就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小的未必不是好的!”他评价说,中国的中小企业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

其实重视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本共识。中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的速度远比大企业快的多。

有人说,“中小企业死的多”,但中小企业生得更多,由于大企业新陈代谢的慢,所以才出现“大企业病”这种现象,为此,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前CEO韦尔奇说“要象小企业那样经营。”甚至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也特别崇拜他,并要求海尔向GE公司学习。

 

三、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芝加哥有一位名叫约翰的人,在家搞卫生时不小心打烂了一只祖上传下来的瓷花瓶,很心痛,于是琢磨着黏补。他先是用树胶,再用蛋清,后来又用角胶……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试用了十多种胶液,都不理想。直到1935年,他终于将几种胶液调合,调出了一种不但黏得很坚牢而且粘痕很浅的胶液。他也因此成为一个大企业家。

现在有很多的打工者认为,这位约翰很幸运,但是任何一位老板的“幸运”,都是建立在前期艰苦的积累的基础上的。有句名言,“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他们的“幸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了。

人人都希望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经过艰苦的拼搏,终于成就了一份自己梦寐以求而别人倍感羡慕的事业,这是自己艰苦努力,并且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创业的客观条件,从而使自己顺利挖到第一桶金的结果。

 

四、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

 

但是根据我的了解,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一旦企业发展顺畅,有了自己的厂房之后,就认为自己的企业成了大企业了,眼睛直接朝到天上去,不可一世的行为也随着倍增起来。却忘记了那些著名企业家“做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体验,忘记了古人所告戒的“祸为福所伏、福为祸所依”的告戒,乐极生悲,放松了警惕,从而使企业滑向不归路。

知识、勤劳、机遇、眼界、毅力……非凡的头脑,造就了今天非凡的企业,但是在这些光鲜的背后,又有多少的传奇与痛苦?在民营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有多少惨痛的失败和教训?

 

五、升华到基业长青的境界

 

这就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学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如同一个人一样也具有自己的生老病死……只有揭示了这个发展规律,中小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增强自己的势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在生命的高峰期升华到另一个更高的境界,并进入另一个生命周期,从而不断地延长自己的生命,象150年的GE公司一样基业长青。

 

连载—1  中小企业的“哈姆雷特问题”

连载—2  中小企业经营问题的表象

连载—3  管理就是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