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定为普通劳动者的几点思考
作者:林全(长江大学经济学院2005级硕)
首先把大学生定为普通劳动者了,那我国还有几亿的农民工,初高中文化的人,我们怎样定位呢?定为普通劳动者一,普通劳动者二,作为区别吗?
第二,如果对大学生和民工,初高中文化的劳动者没有区别的化,那就对劳动价值理论产生了挑战,我们伟大的马恩政治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明确表明:工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养活自己和后代,还要体现为获的劳动能力和技术前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也就是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劳动报酬应该高于没受教育,或受教育少的,但是我们现在要把一带娇子定为普通劳动者,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寒窗十年,父母的心血,最后得到的是和没上大学的劳动者一样的待遇。
第三,读书无用论将更加蔓延,读书无用论在很多人的心里都存在,但曾有段时间大家看到读书出来的人享受到了和普通劳动者的不同的待遇,很多家长是“砸锅卖铁”也送孩子上大学,可是现在就业的困难使国家都呼吁要把大学生定为普通劳动者,我们又怎样来抑制“读书无用论”思潮啊!虽然国家下了很大财力,今年西部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学杂费,但是家长看见的是,孩子长大了是否呢能就业,如果上了大学和没上大学的待遇一样,许多家长不会让孩子上大学,现在我们算算,上大学四年要用至少6万,并且还晚四年挣钱的机会,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说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太大了,谁还愿去上大学啊!特别在农村的孩子!!
所以解决现在就业压力不是要把大学生定为在普通劳动者的问题,国家应出根源上来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和重点是教育部怎样定位我们现行教育制度和体制,当前的应试教育不改,不管怎样定为大学生都解决不了现在的严重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痼疾不是就业人口太多而是结构失调。有大量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去干,也有大量的劳动力没法就业!!这样的矛盾不是定位大学生的普通劳动者身份可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