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人民网上有这样的好像是“公益性”的提示语,心里很有些不安。它是这样写的:“任志强友情提醒:历史证明房价永远是上涨”。我们先来看看任志强这句话是不是真理,显然他自己认为这是一条真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产大泡沫破灭,到了2000年前后住房价格比泡沫高峰期跌了80%,这两年有所恢复,但相对于泡沫高峰期时至少仍跌去了一半。再来说说香港,香港房地产泡沫1997年后破灭,最低时比泡沫高峰期也跌去70%左右,最近几年有所恢复但也离高峰期的房价相去甚远。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紫金庄园和万寿路边的恩济花园,大概都是1998年的房子,当时这两处作为高档公寓的房子单价超过8000元/平方米,而这一房价到2004年底基本都跌到了不足6000元/平方米,最近北京房价暴涨特别是二手房涨幅巨大,这两处庄园价格有明显回升,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这两处房子的拥有者基本还未解套,这些都是我亲身调查的事实。许多1998年消费者或投资者都遭遇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不能保本,而且每年要付出6%左右的贷款成本,亏损太多了,但这些都是富人,亏损了也不好意思说,最近几年有许多人投资房地产亏损了,同样也碍于面子不敢说。这都是相信“房价永远上涨,只升不降,具有巨大投资价值”的鬼话的结果。
去年在高峰点被套的上海房市投资者(实际上多数是盲目的投机者)估计正在一步步地从浅套再到深套,跟当年的股市一样。真正的房市增值者是那些操纵市场者,通过信息不对称对公众的利益进行公然的掠夺。房地产暴利是一个事实,既然是暴利,而且是持续的获得暴利,那么这种暴利是从何而来呢?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是消费者的超过价值的“付出”支持了暴利,当然还有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他们超值所得,你必然是超值损失,这是一种零和游戏。所以,老百姓买房一定要理智,不能梦想赚大钱而买房,而应该是量力而行,有能力才买房。买房贵时,可以先租房,等条件成熟了再买房。历史经验恰恰告诉我: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如彩电、电脑、手机、汽车无不是在不断降价或相对价格下降(收入增长的速度快于房价的增速,导致房价收入比逐步降低)且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普及的,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上涨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需求增加,供给同样会增加,实际的情况刚好是价格下降将创造更多的需求,高价格将抑制需求,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只有人的智力和能力是永远增值,房地产永远增值特别是能发大财绝对是神话。我敢预言,未来房价即使不可能绝对下降,但也会甚至肯定会是相对下降的,收入增长相对快于房价上涨,那么房价就是相对下降的。对一些有投资能力的人来讲,房地产确有投资价值,但真正具有这种投资能力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一直相信房地产甚至所有的产品都不适应大众投资,当然你把储蓄也作为一种投资的话也许是个例外,但储蓄在中国更多的是一种保障。房价只要是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市场经过时间的处理必然会还其本来价值,房价只涨不跌、永远升值不仅是一种神话,而且是一种公开的欺骗。
但人民网却不假思索地把这样的鬼话当作公益性的提示语,实在不妥。我希望在任志强的提示语的旁边加上我的提示语“王小广友情提醒:房市有风险,买房需谨慎”,甚至还可以加上这样的一句,“看好你的钱袋,注意周边可能有小偷”。
凭心而论,中国的股市还是有些透明度的,至少透明度在逐渐增加,但中国房地产的透明度太低,信息不对称使这个产业被许多谬论充斥着。我真的非常希望,在所有的售楼处门前,在所有报纸、杂志的房地产广告旁边加上这样一句公益提示“房市有风险,买房须谨慎”,学学股票市场的作法吧。
去年在高峰点被套的上海房市投资者(实际上多数是盲目的投机者)估计正在一步步地从浅套再到深套,跟当年的股市一样。真正的房市增值者是那些操纵市场者,通过信息不对称对公众的利益进行公然的掠夺。房地产暴利是一个事实,既然是暴利,而且是持续的获得暴利,那么这种暴利是从何而来呢?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是消费者的超过价值的“付出”支持了暴利,当然还有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他们超值所得,你必然是超值损失,这是一种零和游戏。所以,老百姓买房一定要理智,不能梦想赚大钱而买房,而应该是量力而行,有能力才买房。买房贵时,可以先租房,等条件成熟了再买房。历史经验恰恰告诉我: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如彩电、电脑、手机、汽车无不是在不断降价或相对价格下降(收入增长的速度快于房价的增速,导致房价收入比逐步降低)且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普及的,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上涨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需求增加,供给同样会增加,实际的情况刚好是价格下降将创造更多的需求,高价格将抑制需求,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只有人的智力和能力是永远增值,房地产永远增值特别是能发大财绝对是神话。我敢预言,未来房价即使不可能绝对下降,但也会甚至肯定会是相对下降的,收入增长相对快于房价上涨,那么房价就是相对下降的。对一些有投资能力的人来讲,房地产确有投资价值,但真正具有这种投资能力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一直相信房地产甚至所有的产品都不适应大众投资,当然你把储蓄也作为一种投资的话也许是个例外,但储蓄在中国更多的是一种保障。房价只要是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市场经过时间的处理必然会还其本来价值,房价只涨不跌、永远升值不仅是一种神话,而且是一种公开的欺骗。
但人民网却不假思索地把这样的鬼话当作公益性的提示语,实在不妥。我希望在任志强的提示语的旁边加上我的提示语“王小广友情提醒:房市有风险,买房需谨慎”,甚至还可以加上这样的一句,“看好你的钱袋,注意周边可能有小偷”。
凭心而论,中国的股市还是有些透明度的,至少透明度在逐渐增加,但中国房地产的透明度太低,信息不对称使这个产业被许多谬论充斥着。我真的非常希望,在所有的售楼处门前,在所有报纸、杂志的房地产广告旁边加上这样一句公益提示“房市有风险,买房须谨慎”,学学股票市场的作法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