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压岁钱


  

“陪孩子一起理财 如何上好‘理财第一课’”又有谁能知道,对于申领的孩子们这是个可怕的陷阱?

今日,我在XX银行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父亲带孩支取五年前存入该行的一百元压岁钱,柜员说帐户只有六十元可支取。孩子父亲大感意外,钱怎么越存越少,银行人员解释说扣了年费,每年十元,帐户被扣了四年,钱当然少了。小孩父亲很生气,说这是银行以前在学校搞的办卡活动,为了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许多孩子都办了一张储蓄卡,当初办卡时没有收费一说,并且告诉孩子存款有息,现在倒好,几年下来利息没多少,钱到少了一半,这不是明抢么?银行人员解释说,这是国家的规定,没有办法,并且电视、报纸都报道过,我们也是按规定办事。孩子父亲说,说什么都是你们的理,你们的嘴大。孩子父亲既气愤又无奈的离开了。

   看到这个场景,不能不令人气愤,垄断行业的每次涨价,收费都拿国家规定作幌子,应当有人出面搞清楚,行业自己的规定怎么就成了国家的规定?行业制定的收费办法是否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对于不合理的乱收费谁来监督?大多数公民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由银行收费而导致孩子们压岁钱遭洗劫现象不是孤立的,在公共服务领域普遍存在着掠夺、盗窃公民财富的现象,从供水、供电、供气、医院到银行,电信等部门。水、电、气、电信从计量工具入手,依靠行业垄断,以及技术监督部门委托授权的校验计量表独特优势,调快计量表的速度盗取消费者的财产。典型例证是新华社5月11日发的一条消息,广东省电白县博贺镇的自来水公司为了多收取水费,居然大规模调快居民的水表,全镇被抽检的89块水表中,除两块新更换的水表外,其余87块都查出了问题,平均调快在30%左右,有居民的水表甚至被调快了50%以上!国家电力部门垄断了电力的经营,并包揽了一切电表的校对与安装。由于垄断地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75%的电表走得快”,大多数快10%,有些甚至要快28%。按2004年的社会用电量21700亿千瓦时,生活用电占30%,电费0.50元/千瓦时,电表多计电量10%计算,由此违法多收的电费高达三百亿元。一些电表生产企业最终道出了实情:目前企业生产的电表大都是由电力公司统一购买后安装给用户的,一些电力公司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私下要求企业在生产电表过程中将电表调快,而且是越快越好,否则,就会以你的产品“不合格”而拒绝收购。(来源于人民网)垄断行业总是贼喊捉贼,最大的贼就是他们,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每个垄断行业。

垄断行业往往以国家利益的代表身份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制度,其所行“盗窃和抢劫”消费者之举是中国制度建设缺失必然结果。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不仅不作为,甚至成为保护者。如银行推出的各种收费明显有违反《合同法》,根据《合同法》,银行向消费者发卡时双方签订的协议是一种合同,银行若要变更协议内容,必须同消费者商议,因此银行单方面宣布收费,实际上是构成了单方面违约。

本来是不想多说的,尤其是关于制度的话,是老生常谈了。前几天我写的《股市突现政策风险》(http://jqyy88.blog.sohu.com/4135976.html)就有人提意见了,有条留言说我写的豆腐块文章就是为了赚取稿费,没有任何新意,都是几年前的观点,说浪费他宝贵的时间。就因为看到这个无知小人的话,我才感觉有必要说,即便有人不爱听,不愿听。只要制度的缺陷不能完善,老百姓仍就是各项改革的买单者,不仅是我,有很多人都会站出来写。今天写了这么多,就算为了那个孩子可怜的压岁钱吧!

请点投我一票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510){this.width=510;this.height=image.height*510/image.width;}}">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