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衍生产品明星----维克多尼德霍夫


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害最深的人之一是维克多尼德霍夫 -- 大名鼎鼎的衍生产品大师,对冲基金经理中的奇才。尼德霍夫的困局证明了现代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以及衍生产品投资的神奇效果。

19976月尼德霍夫还高高在上。他的自传《投机者的教育》正在畅销,他管理着超过一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不少是他的个人财产。他处处受人欢迎、尊敬,他的投资纪录令人叹服:十五年来平均年收益率百分之三十,1996年的收益率是百分之三十五。

不幸的是,尼德霍夫也在泰铢上进行了投机。泰国的蝴蝶轻颤翅膀之后,他亏了五千万美元,几乎是他管理基金的一半。

亏了五千万美元或是更多的衍生产品经纪似乎都有同样的反应。可能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你赌一手二十一点,赌注一百美元,认为即使输了也无所谓。你输了。接着你再赌一百美元,认为输二百美元也没什么大不了。再说,也许这手你会赢,不就收支相抵了吗?你又输了。此后,你输了一手又一手,很快就输掉了五百美元。你实在不愿意输掉这么多钱。你怎么办呢?就此罢手?当然不会了。恰恰相反,你加大赌注,希望能翻本。就是这样的模式,你仰望上苍,脑海里有一个颤抖的声音:“只要我把本钱赢回来,我就再也不赌博了,永远不赌。”

想象一下,在五百美元后面再加上五个零。这回你脑海里的声音听来如何?如果这五千万美元是你自己的钱,这个声音可能非常沮丧。可是如果这笔钱,用路易斯布兰代斯法官的话来说,是“别人的钱”呢?突然之间,加大赌注翻本似乎一点儿也没错。为了别人的五千万美元,你会不会变本加厉?问什么不试试呢?如果赢了,你就能翻本,没人会在意你暂时的亏损。如果输了,你真的认为多输掉别人的五千万美元有什么关系吗?赔掉第一个五千万美元之后,你已经可以确定那个人不会邀请你共进感恩节晚餐了。

就这样,尼德霍夫也和在他之前的其他人 -- 霸菱银行的尼克利森、奇德公司的约瑟夫杰特、驻友银行的浜中康雄、大和银行的井口后英 -- 一样开始变本加厉,寄希望于更高风险的投资能够带来足够的利润,弥补在泰铢上的亏损。这时的尼德霍夫已经变成了一个流氓交易员。

到了9月,他已经补上了部分泰铢亏损,但是当年的投资业绩仍然下跌了百分之三十五。10月,尼德霍夫开始胆大妄为,出售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的卖出期权。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为投机者提供了杠杆效应,对标普500指数(跟踪市值最大的500支股票)的表现进行投机。你能出售这种期货合约的卖出期权,就和其他工具的卖出期权一样。

卖出期权是在一定时间以一定价格出售基础金融工具或指数的权力。用康威跑车的例子,如果你买入卖出期权,你可能今天用一千美元买入日后以四万美元卖出一辆康威跑车的权力。如果车价下降,你就能赚钱。假设一个月后康威跑车的价格跌到每辆三万美元,你的利润是一万美元(根据卖出期权,你有权以四万美元出售一辆康威跑车,而你在市场上买入这辆车只需要三万美元),减去一千美元的期权费。

卖出期权的买家希望价格下降,它的卖家却希望价格保持不变,或者上升 --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要下降。价格下跌越多,卖出期权的卖家必须付给买家的钱就越多。在我们的例子里,如果康威跑车的价格跌到每辆三万美元,而我们卖出了一百辆的卖出期权,我们就将亏损九十万美元(一百万美元减去我们得到的十万美元期权费)。摩根士丹利出售高风险产品时声称“下跌风险仅限于初始投资”,出售卖出期权这种策略可没有这样的优点,你可能损失一切,甚至更多。卖出期权卖家的想象空间有多大,他/她的损失就可能有多大(还有就是价格一般不会跌成负数)。

1025-26日那个周末,尼德霍夫看来还平安无事。10月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尼德霍夫在等待,希望期权过期变成废纸,这样他就可以赚到期权费,进一步降低亏损。他希望市场保持稳定,或者上涨 -- 就是千万不要下跌。

19971027日,星期一,美国股市暴跌554点,大约百分之七。标准普尔指数下跌64.67点,收报876.97点。这一天与19871019日的“黑色星期一”相距几乎整整十年。百分之七的跌幅算不上市场崩溃,比黑色星期一差得远。但是对于尼德霍夫来说,这个星期一是致命的一击。到了星期三,他的基金惨遭清盘,投资者一亿多美元的资产损失一空。

猜猜看谁是尼德霍夫的投资者?没错,信不信由你,三十三亿美元的圣迭戈公共雇员退休基金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