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盼天天有人跳楼”看贫脊的冷悯情怀


  周明华

      29日,在辽宁本溪市一座正拆除的楼顶上, 该楼住户的6名女子认为拆迁的补偿有问题,坐在上面欲跳楼,场面很危险。此时,天空下着雨,从早上8时许一直到晚6时,人行道上百看跳楼的仍未散去。两名老者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说:“以前光在电视上看跳楼,这回看到真格的了,比电视上有意思!”“要是天天有人跳楼,我的矿泉水不定多卖多少瓶!”一名商贩说。(6月30日《华商晨报》)

笔者无法知道时临午饭时刻,这些见机行动的兜售着面包、香肠、矿泉水、流动烧烤的商贩们,拿这6名轻生女作“卖点”,到底在这个雨水纷纷的响午为此多赚了几许现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小贩们的确是“逮了个正着”,不会白挨雨浇,成空手“落汤鸡”而归了。这个卖矿泉水的主,不是非常昧心地渴望着这种悲怆的跳楼场面日日能有吗?

楼上是6名轻生女身体微微发颤,无路可走。也许她们所有的与拆迁补偿问题抗争的路径都已孤单地行走过,最终她们只能悲情地走到自己蜗居已久的将被拆除的楼顶,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作最后一次赌博,她们可谓命悬一线;而楼下的场景,却是坐在小板凳上眺望的熟悉又陌生的长者……嬉笑打闹,看客如云,小贩游走其间!

此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要是这6名坊间姐妹,在风雨飘摇中,阅尽世态悲凉,听罢冷漠看客们的惊人风凉话后,背心一冷,双脚一滑,坠下楼来,那样的场景又何止是悲惨——那会让6个家庭为此承受着无尽的苦难和久远的精神煎熬。

虽然这些“看客”还只是我们社会温暖大家庭里的个案,但从催别人跳楼、“再来一刀”,到“盼望天天有人跳楼”事件,反映出的是我们时代越来越缺乏一种人性的怜悯情怀。怜悯情怀的群体性缺失,并非一日之过,也非一群人之过,而是我们社会整个肌体的人文关怀、扶弱怜小的“立体性”缺失。

加之“拜金主义”的恣意横行,社会流行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只能被鬼推”的颓废歪风影响,人性关爱的热度正在一些人心中水土流失,人性中的美好品质正越来越成为一种紧缺的精神资源。当一个人一次次作了看客后,我想他们对单个生命的怜悯之心便会莫名其妙地萎缩及至荡然无存。而在自己需要怜悯需要关怀之时,阅罢冷漠世态,就悔之晚矣!

斯密说过,过于看重自己而轻视别人,理所当然会招来他人的蔑视和愤慨。同样,一个不具有怜悯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如果一点点丢掉它的怜悯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

其实,我们应从看客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去发现病根所在。一个人吼出“希望天天有人跳楼”不可怕,几名老人“庆幸看到跳楼”的怪事我们也不必吃惊,可怕的是我们社会对此还是无可奈何,只能一次次停留在道义谴责的层面上无计可施,眼睁睁地看到这样的惊人场面不断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