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个人英雄主义”的反思


   

顾氏“个人英雄主义”的反思

于清教

 

一年前的729,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股市上显赫的资本运作高手顾雏军,在北京首都机场被公安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一年后的今天,中国证监会对顾雏军给予警告、30万元罚款,并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永久性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

在资本市场上曾经叱咤风云的顾雏军,其牵扯的事件尘埃现在基本落定。不过,科龙案至此尚未完全划上句号,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在证监会和公安部门的调查中,还发现顾雏军等人侵占、挪用科龙巨额财产等涉嫌犯罪事实,其中包含了其在收购亚星客车、美菱电器等公司时的种种不轨行为,以及其中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证监会已将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笔者清楚地记得在回答顾雏军收购资金来源的质疑时,业界曾流传着他的一句豪言壮语:“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时至今日,当脸上所有的面纱和光环都被剥得精光时,其什么国际背景也留下了笑掉大家门牙的谈资。业内人士每每与笔者谈起此事,都认为顾氏失败的必然在于他本就不是一个“实业家”或真正做企业的人,他只是通过资本的腾挪,借助国企改革的机会,一夜之间实现百倍的暴利而已。而有些相关部门对于这样一个资本高手的轻信与宽容,也客观上纵容了其野心与作为,加速了其自我毁灭的步伐。面临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数十亿元财产的刑事指控,还可能被科龙电器以及公司的其他中小股东提起诉讼和赔偿要求,这大概是顾雏军之前绝对没有想周全的结局,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从德隆唐万里、健力宝张海到顾雏军,“2005年富豪榜上这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一时枭雄’,顾雏军也许不是最后一个,但‘顾氏神话’的倒掉也确实昭示着一个时代正在过去。”2006年发生的一些事件正在验证着这句话的份量。而今天对于我们,却不仅仅是明白了这些,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做人的品行对支撑我们这个社会的经济大厦是多么宝贵和必需。

        20056月南京的一次家电高峰论坛上,笔者曾经见过原科龙电器副总裁严友松和空调的销售公司老总,那时外界很多人士在谈论顾雏军,对科龙隐隐感到一些异常,而在那次会议上,严友松是所有家电品牌出席级别最高的领导,董明珠、方洪波等根本没有出席,很多大品牌只派了销售老总或者南京当地的分公司经理参加。当时科龙销售公司老总仍在会上极力宣传科龙空调的“双高效”之路,作为竞争对手,其中好几个品牌坐不下去了,并开始争论,最后几个品牌的销售老总也悄然离开了会场。而严友松几乎一言不发,即使家电专家陆刃波说几句“刺激”的话。会议一半,严友松接着电话,离开了会场。后来,笔者与非常熟悉广东科龙电器的朋友聊起顾雏军,朋友说,背景太深,不好说。MSN上科龙空调某朋友也是闭而不发。谁知道事隔一个月后,顾雏军在北京首都机场被公安机关带走。当然,这是一个插曲,也是一个后话。今天忽然就感慨起来,365天,真的是换了人间啊!做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再次提到嗓子眼儿上——谁是下一个顾雏军?!

        笔者为此重新翻阅了2005年底《经济参考报》傅勇先生写的一文,“如此众多的企业高层出事,说明家电业已成为一个高危产业。是产业衰退、公司转型、资金饥渴让这些‘大腕’们铤而走险,还是管理不善、权力纷争使其中箭落马?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个人主义’行为也是导致家电企业屡次出现危局的因素。目前在企业家队伍里,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意无意地做着强权的‘英雄’。”细细思量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家电业的告诫,笔者调查发现,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听得进去,我行我素者有之,高歌猛进者有之,迂回善战者有之,惟独没有一个言败或者停下来说歇歇疲惫征战的脚步。对于倒下去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来说,最主要的不是外因,而是“他们身上的草莽色彩和先天不足将自己送上了绝路。当总裁权力变成了独裁权力时,他们的个人主义也就葬送了一个个曾经名声显赫的家电企业。”赵晓先生一言中的。

        现在顾雏军事件尘埃基本落定,笔者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经济界的一些经济学家还曾力挺顾雏军,力挺其税收和就业上的贡献,到了去年年底,一些经济学家忽然又转向或者陷入沉默不语了。笔者所思考的是,或许在某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如果失去了学术研究或者经济权威的公信力,这个社会我们还能相信谁?顾雏军事件到今天已经一年了,时至今日,那些原科龙电器的独立董事们已经辞职的差不多了吧?大家都已经划清界限了吧?要不怎么至今没有再去挺顾的什么声音了呢?

        笔者还记得对“枭雄”和“英雄”这么一个说法:所谓枭雄就是那些在前进道路上过早倒下去的英雄,所谓英雄就是那些达到目的后抹去了身后痕迹的枭雄。不知道这个说法的来历,但笔者觉得如此定义的英雄难道其身后的痕迹就不再了?或者几年后不会原形毕露,浮出水面?我看未必。个人英雄主义的计划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是生存在一个逐渐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个人英雄主义的终结来临得越早,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也许就早来几天。这是我们做企业应该明白的。

 由此,笔者把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的几句话抄在这里,也许对理解“说”和“做”有些启迪: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地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笔者现在也谨慎地说一句:谁都是成功谈经验,失败说教训。

来源:《招商周刊》2006年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