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第三章《力》
本章论证暴力无效用
第三章 力
注目礼争夺战
大打出手“第一人”
怪兽“利维坦”
暴力无效用
公婆都有理
“向地球开仗”
公婆都有理(上)
[内容提要]“我”捧“我”的英雄,别人吹别人的好汉,针尖对麦芒,大唱对台戏!菲律宾马克坦岛铜碑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不存在把“我”和别人统一在一块的客观真理,“我”再怎么在理上动脑筋,也弄不到真正能说服别人的理。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任何的理都是有“阶级性”的,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真理。
在注目礼争夺战中,如果“我”有理,别人是不是就对“我”注目致礼呢?啊——呸!2001年9月11日8时45分,一架喷气式客机撞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塔楼,大约10分钟后,又一架喷气式客机撞入世界贸易中心南塔楼,随后引起大爆炸。高达400米、多达110层的摩天大楼顷刻间化为废墟,作一缕乌烟升空而去——“9·11事件”就是这样一个扎扎实实的“啊——呸”!
美国之所以干涉全世界——不仅对别国内政指手划脚,而且动不动就推翻主权国家的政权,原因就在于美国自认为有理,民主的理,科学的理,人权的理,自由的理,基督教文明的理,一大堆,特别是还有富裕的理,富裕之邦必定是真理之地嘛!
正因为自以为有理,“9·11事件”一爆发,美国总统布什就禁不住委屈,并叫起“邪恶”来。在当晚的电视讲话中,布什总统说道:“美国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是因为我们高举自由和理想的火炬。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将这一火炬熄灭!今天我们的国家遭受了邪恶,人性中最恶毒的邪恶!” 53
你美国有理吗?那我本·拉登更有理。2001年12月27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公布了一盘33分钟的本·拉登录像讲话。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本·拉登的讲话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只是让人感觉委屈,甚至让人鼻子都发酸。内中有这样一段话:“巴勒斯坦已经发生了什么?今天还在发生什么?多少无辜儿童被杀?这是对人性的恶意践踏,这是最大的不公正,是野蛮的入侵行为,威胁着整个人类的安全。” 54
这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公服不了婆婆,婆婆也服不了公公,注目礼争夺战陷入了僵局。事实上,在注目礼争夺战中,像力一样,理也是不能服人的,“我”不能够靠“理”直气壮或“义”正辞严来赢得别人的注目礼。道理其实也非常简单,如果说理能服人,那力又何尝不是理呢?力至少也属于一理,“我”把别人打倒在地,说明“我”的力量更伟大,这为什么就不能算是以理服别人呢?
有人或许要问:称力又何尝不是理是不是有点耍赖呢?的确,在注目礼争夺战中,如果“我”有理,但别人有力,别人完全可能耍赖,“无理搅三分”嘛,“我”奈其何!如果别人体质特别强,力量特别大,而“我”又恰好皮包瘦骨头,即便别人“无理搅七分”,乃至于“无理搅个够”,“我”也莫奈其何,谁叫“我”无力反制呢!
但如果真正要耍赖,论力还不好耍赖,因为力是一个硬通货。恰恰相反,论理是最好耍赖的,因为理是个软东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找的玩意儿,根本用不着动脑筋,拍一下脑袋瓜就能找着一个,甚至都用不着拍脑袋瓜,才下眉头,即上心头,一念就有。
就拿孩童读书来说——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体验,如果他不喜欢读书,一大堆道理会找上他,东也不是,西也不是,春也不是,秋也不是,成千上万个,反正是不能够读书。有人曾为此总结了一首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好睡眠,秋有寒露冬下雪,一年四季书靠边。”如果他喜欢读书,几乎没有任何理由近得了身,就是上厕所也津津有味地读着书。
或许也是感觉到理是个一念就有的软东东,诗人北岛写出了一句名诗:“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在公开掠夺!”当年多尔衮不就这么干吗?就在清军铁骑要入关的时候,他给吴三桂修了一封书,书中高高地悬起一颗太阳:“予闻流寇攻陷京师,明主惨亡,不胜发指!用是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 55看,在太阳的照耀下,虎狼之兵一下子就变成了仁义之师。
既然论理是最好耍赖的,一念就可以把黑暗赖成太阳,那注目礼争夺战当然就不能够以理服人。道理很简单,与其耍赖,还不如以力服人。至少力还是个硬通货,如果就公正性两相权衡,以力服人或许比耍赖还要好接受一些。
论理最好耍赖,这是不是因为“我”的理缺乏说服力呢?如果“我”在理上动一番脑筋,乃至于绞尽脑汁,使“我”的理具有最强大的说服力,不就不是耍赖了吗?不就能够说服别人了吗?啊——呸!麦哲伦是世界上第一位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在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一块铜碑,耐人寻味,这一块铜碑真的是正反两面:
铜碑正面赫赫然曰:“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铜碑反面赫赫然曰:“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56
——“我”捧“我”的英雄,别人吹别人的好汉,针尖对麦芒,大唱对台戏!菲律宾马克坦岛这一块正反两面的铜碑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不存在把“我”和别人统一在一块的客观真理,“我”再怎么在理上动脑筋,也弄不到真正能说服别人的理。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任何的理都是有“阶级性”的,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真理。
那咱们通常所谓的普遍性真理——这差不多是人们的口头禅——是怎么回事呢?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事情是这样的,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57即是说,所谓的普遍性真理都是描绘出来的。大英帝国和美利坚帝国不都是这样吗?为达到统治全球目的,经过一代一代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努力,终于把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文明化妆成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普世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