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人”聊出来的差异价值[2]


话题二:传媒的困惑

 这座城市820万人,却有着来自海内外近120家各种媒体入住,除了本土的十多家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中央级媒体60多家设站,海外媒体10多家建办事处,网络也是辟出频道登陆。拥挤的媒体,嘈杂的声音,与潮汐一样退去返来,表面看似平静,但大海的深处却是波涛汹涌。

 为什么这么多媒体争先恐后地进入这座城市,我们几个分析有以下原因:1,大企业多,名牌企业多,自然广告客户多,大家争的是广告;2,当地政府重视推介城市文化、品牌;3,旅游资源丰富,避暑疗养,是个养老或者度假的好地方;4,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都想弄地皮,盖房子。其他原因,我们几个都没有说,因为与媒体不太相关。

 但实际上,我一见那些企业家,他们就说,是个报纸就来采访,我们简直受不了了。我说自己虽是个正规的媒体,是国内知名的,但没有什么可以躲的啊。谁知企业家们说,天天拉广告啊!防火,防盗,防记者,第三个防真是防不胜防啊!我一脸惭愧,不想再说什么了。

 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描述了前期的一个重要级别的会议:刚开会时,记者云集,几乎水泄不通,生怕漏了什么重大新闻。但是会开到一半,我就发现空着的座位越来越多了。等到主持人说下面由记者提问,谁知几乎没有人举手,一问都是花钱买门票来学习的企业一般管理人员了,除了台上的不能下来离开外,企业家们几乎也走光了。出来在大厅的沙发上,几个企业家还在被媒体围着接受采访,看看大都是些外地媒体赶来的,我们几个摇头走了。

 是的,僧多粥少,媒体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网络时代的传媒走向何方?媒体经营如何留住核心人才?媒体竞争如何避免同质化,走出同质化泥沼?媒体究竟定位给谁看?如何真正满足读者需求?媒体需要打造什么样的社会公信力?媒体如何走出炒作的庸俗?媒体的未来,......争论,分析,探讨,叹气,牢骚,酒喝完了,却没有什么结果,因为意见没有统一。

 出酒店的时候,被一群专事乞讨的儿童围住,好不容易上了车,车窗却怎么也关不上了,四五个本来应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们对乞讨的职业化和商业化令我们几个哭笑不得。朋友掏出一块钱,不料几个孩子争夺起来,我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上学?你们的父母呢?没有人回答,只有人问我:叔叔,给我钱吧,给我吃饭的钱吧!我为这些孩子的“职业化”而痛心。媒体关注这些孩子已经尽到了足够的责任,呼吁得嘴都起茧了,但在很多城市屡禁不止,大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是谁把孩子们过早地推向了社会?究竟是谁的责任?

 每人一块钱后,我们的车才缓缓开走,前面交通阻塞了。只有等。

 一直到下车各奔东西,我们几个在车上,谁也没再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