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还是政府配置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中国“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这是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基础上的。否则计划经济,行政配置资源比之更有效率的话,那么中国也不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了。

既然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那么中国经济的改革过程就要尽量的避免行政权力配置资源。而我们却很容易的发现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更多的是在体现行政配置资源。比如最明显的是中国积累的9000多亿外汇储备的政府配置。其中动用政府动用多少外汇储备注资银行,动用多少外汇储备购买飞机,动用多少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这显然都是政府配置资源的。

 

既然市场经济改革要让市场配置资源,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还要不断的积累巨量的外汇储备,而另一方面向国内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目前千夫所指的中国房地产,之所以如此虚假繁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来源于央行基础货币不断投放,导致国内流通性资产泛滥导致的,毕竟货币增多,国民有通货膨胀的危机感。试想如果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是市场化汇率,央行不大规模的投放基础货币,中国的房地产能如此火爆吗?

 

中国制造由于廉价的成本,在世界市场几乎没有对手,但我们不得有承认的是,人民币低币值的结果就是“出口一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美国波音七四七飞机”。这个过程看似一个公平的交易过程。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的央行将汇率上调或者下调,就会改变这个交易结果。如果人民币升值10%那么中国就可以用9000件衬衫换一架飞机。显然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中国外汇储备显然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而根本是政府配置资源的过程,政府决定换一架飞机是用一亿件衬衫换还是9000件衬衫。但无论政府如何配置,都不是真正的市场配置,市场最需要的是医疗、教育等的投入

 

截至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411亿美元。早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占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当然外汇储备的如何运用显然是政府说的算的,先前在金融改革过程中政府已经动用外汇储备注资银行了。但我们搞市场经济改革的前提就是说政府配置资源是没有效率的。而我们整个国家经济总量一半的外汇储备却不是市场配置。那么如果政府配置是低效率的话,那么占国民经济总量一半的外汇储备的低效配置会怎么样呢?难道不会是所罗斯说的“(固定汇率的国家)家里被偷只怪门没关好”最后发生经济危机?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到于中国民众有两点是要关注的,一是土地产权的归属。土地做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资源如何配置,如果继续坚持土地制度的公有制,那么土地资源的配置就一定会是政府配置,或者集体配置。但这样的效率肯定不会高的。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如果始终不是市场化汇率,那么国家买入美元投放基础货币,变向于民争利的事实就会继续。无论国民的如何勤劳,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注资成立公司(如注资中国银行),相对民间资本都是不公平竞争。当然这个过程是继续建立一个大政府,走的是以公有产权为支撑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中国“坚持经济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以公有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显然这都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究竟是让市场配置资源还是让政府配置资源;包括土地,是让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土地私有),还是继续土地公有让政府配置土地资源。

 

还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是以私有产权来支撑合理,还是以产权不明晰的公有产权来支撑合理?如果继续以公有产权为支撑,那么当国有财产被少数人操纵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制约?

 

其实中国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现在已经改到了关键时刻,必须做出个明确选择:是政府配置资源为主,还是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如果是市场配置资源,还有增加外汇储备让政府配置的必要吗?还有土地也必须进入到市场配置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