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浪漫


                    七夕的浪漫

 

        七夕的浪漫,在于天上人间,缘于人仙相恋。不过这浪漫的背后,是年年的相思之苦,岁岁的怨情之伤。而这似乎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心理精神逻辑,正是这相思之苦,怨情之伤,才让这份浪漫如此美丽,流传千古,铭记人间。

    

寥廓的银河,隔开了相恋的牛朗和织女,除了王母的狠毒,似乎还应该有一种假设。那就是王母是不是也深受了人间某种东西的感染,这种东西就是森严的、难以逾越的人的等级制度,正所谓人有三六九等、门不当户不对,不同等级的人与人之间发生恋情、亲情、友情等等关系是不应该并难以让人接受的,即使发生了,那就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坚决该惩的反叛。古今往来,等级制度所造成的人间悲剧实在不可尽数,满书皆是,而尤以恋情悲剧更让人哀伤、让人悲叹、让人流泪。人与人如此,人与仙更是如此,看来,七夕的错不应该完全是王母的错,更多的是这种制度由人间传之天庭而成为天条的错。作为天庭大管家的王母,不这样惩罚他们,那天上人间相乱,天威何在,规矩何在,天庭的脸面何在,怎堪了得!不过,与人间相比,王母和天庭似乎还要“人情”一点,毕竟允许喜鹊搭桥相助,牛朗和织女还有七夕一会,不似梁祝那样被赶尽杀绝,只落得黄土坟前双蝶飞!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是人间的制度化作了天条,那会不会是天条化成了人间的制度。那是人创造了神,还是神创造了人,你应该心知肚明。何况那“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恕”又当何讲!唉!我这不是说了些废话吗!现在有人提出要把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这我不反对,正所谓“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吗,但我总觉得肚里有些东西要吐,当今我们中国的情人们要得就是牛朗和织女的浪漫吗!一年一会的浪漫太苦太累,太煎熬太压抑了,有几个情人受得了,早就换新的了。也许就如我前面说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把悲情看的美丽,看得浪漫,所谓哀婉动人,欢乐和幸福总要历尽艰辛才显得弥足珍惜和宝贵。这恐怕已经不是一种制度的悲剧,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悲剧吧。而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思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的溶入到我们的骨髓里、血液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一切,那美丽的相恋,欢乐的情感也不能例外,在今天仍有七夕的悲情演绎。在我就要写完这片文章的时候,看到了一则消息,说上海的母亲在为自己的女儿选女婿时,先要调查男孩的祖宗三代,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我想说的是,当今中国的情人们,为了不再把七夕的悲情延续,敢在七夕之夜大声对此说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