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欠怎能玩“数字游戏”?


    年底的大限即将来临,在“要么还债,要么承担法律责任”的高压态势下,那些存在资金占用的上市公司也紧锣密鼓地动作起来。截止目前,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归还了占用资金,被暂停上市的S*ST国瓷即是其中之一。

    12月27日,S*ST国瓷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同意公司在长沙雨花法院的主持下与湖南鸿仪就占用资金问题达成和解协议。根据达成的协议,S*ST国瓷接受湖南亚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5.04%的股权、云南临沧博大高岭土有限公司88%的股权及对湖南银都大酒店有限公司的1500万债权,以用于抵偿湖南鸿仪对其的资金占用。S*ST国瓷今天刊登公告说,公司已经到工商登记部门办理了湖南亚大和云南临沧股权的过户手续。至此,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资金占用全部解除。

    S*ST国瓷是今年少数采取司法清欠的上市公司之一。沪深交易所11月初发布的第六号“清欠令”显示,截至10月31日,湖南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非经营性占用S*ST国瓷资金余额为36566.00万元。S*ST国瓷于11月3日向长沙市雨花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湖南鸿仪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付S*ST国瓷36566万元,并承担支付令费用。

    但是,湖南鸿仪以股权、债权抵偿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工作完成后,虽然有利于维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但对公司财务状况无明显改善。并且,其抵债资产存在竞争力不强、短期回报不高等弊端。因此,表面上看S*ST国瓷是完成了清欠工作,但实质上只不过玩了回“数字游戏”而已。

    S*ST国瓷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该公司股票于2006年5月18日起暂停上市。如果2006年仍不能实现扭亏,S*ST国瓷将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湖南鸿仪从S*ST国瓷套取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归还的却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股权和债权,显然对S*ST国瓷扭亏毫无益处,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S*ST国瓷被终止上市不会有太多的悬念。

    事实上,像类似湖南鸿仪这样还款的资金占用方还很多。大股东以劣充优、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的不在少数,由于一些中介机构的不诚信,也由于监管部门无法一一监管到位,本来有益于上市公司的清欠,最终其效果被大打折扣。此举无疑损害了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也使那些举步维艰的上市公司没有“翻身”的机会,最后还是无法逃脱退市的命运。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许多上市公司正是由于被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占用资金后变得一蹶不振,上市公司被掏空的后果,或从绩优变成绩平再到绩差直至亏损,如果归还的是资金,某些上市公司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但如果只是玩玩“数字游戏”,除了财会报表好看一些之外,到底又有什么作用呢?

    清欠作为2006年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但成绩掩盖不了其中的瑕疵,而某些大股东却因为通过“数字游戏”,不仅逃避了债务,相关责任人也逃避了处罚,这不能说不是清欠工作的一大败笔。

    http://invest.jrj.com.cn/news/2006-12-28/00000188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