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外资的流入,同时国际贸易的高顺差,将造成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较大,使得银行自身的人民币迅速膨胀,因为投资者看中的是银行背后的人民币资源,只要人民币资源在手,那么获得人民币盈利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大家愿意为这种人民币资源付出溢价,因此大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三者都将获得持续的重估。同时,人民币资源也在流入保险公司,保险获得收入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而资本市场的繁荣又使得保险从中得到更多的人民币。、资本市场的繁荣使得资金在向证券公司集中,实际上为证券公司带来了更多的人民币资源,资源重估空间巨大。
1.1 银行行业
最明显能感受到的是零售银行机遇已经显现,个人贷款高速增长,分期付款正在成为潮流,理财业务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招行在早期所进行的零售铺垫终于进入回报期,工行的广阔网点资源与人员优势也使得其零售银行业务进入高速成长期。而最能反映零售业务增长的,实际上是其银行卡业务,因为银行卡作为零售业务的载体,更加能反映出零售业务的增长潜力。信用卡的意义目前被投资者严重低估。投资者往往因为没有看到信用卡大幅盈利,所以不愿意重点关注这部分业务。信用卡的大幅盈利就在最近三年!我们正在步入消费升级所带来的银行卡时代!信用卡的发展必将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期!银行在过去五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并没有减缓的迹象,反而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零售业务的高速增长,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有望提前,税制改革,混业经营等等,都对未来业绩形成强有利的支撑,即使从经济的周期性上面说,根据我们宏观策略小组的判断,未来五年,GDP 增速都应在9%以上,那么也为银行的稳定高速增长提供了基础。所以,银行的周期性明显弱于钢铁,机械等强周期行业.。对于优质银行的估值体系应该从以传统的ROE 结合PB 为核心,转向以增长(GROWTH)结合PE 为核心,同时我们的估值标准应该是印度与东欧的高成长银行,而不是发达国家的成熟银行,因为我们投资的就是国内银行的成长性。银行股已经出现大的涨幅。如果股价一年有26%的增长,10 年就是10 倍,而银行股稳健的利润增幅,使得其成为最可预期的tenbagger(招行前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在39%,而民生在44%),例如印度的HDFC,股价从99 年到06 年,股价已经翻了10 倍,而工行,招行,民生目前也在走着同样的路,坚持持有,就能获得如此庞大的收益。强烈推荐工行,招行,民生,同时关注华夏的重估机会!可惜很多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低买高卖的扩大盈利,真正做到这点的又有几人?大部分人是一旦抛出,就找不到重新买入的点,等到股价大幅上涨的时候再次捶胸顿足,这又是多么可笑的非理性行为。如果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请坚持持有优质银行。
1.2 证券行业
几个视角:一、目前银行与保险的人民币正在加速流入资本市场,这点可以从储蓄存款的变化,与股市的交易额可以看出。而资金的流入又促进股票市场牛市的深入,同时牛市的进行又在吸引更多的人民币进入。二、人民币升值使得外资投资者提高了对于中国本土市场的回报预期,所以外资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渠道投资中国股市,所以QFII 的数量一直在稳步提高,而配额也是在逐步上升。从政策面来说,国家目前不停的出台政策鼓励证券公司做优做强(参见表格,证监会的规定只允许优质券商从事创新业务,鼓励行业资源流向优质券商),同时业务种类也在不停创新,证券行业的政策环境处于最好的阶段。三、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投资理财需求必然出现高速发展。而资本市场是其最好的投资渠道之一。而当前股市正在牛市进行中,未来企业债的可成长空间巨大,需求的旺盛基本决定了资本市场的繁荣。所以证券公司作为卖铲子的一方,必将获得持续的增长。五、股市资金供给:2003 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 美元,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必然带动消费升级,所以房价才会出现爆发式的上涨,因为居民的投资渠道非常狭窄,目前得到居民认可的不外乎房地产与股票市场,在03 年股票市场处于熊市,所以居民自然的选择了房地产,才导致房地产价格飞涨。房价过高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所以国家不停的出台政策调控房价,希望房价维持平稳,而股市的繁荣在现阶段带来的社会问题明显要小于房地产(因为住房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性明显要小于股票,如果房价过高,市民无法承受之时,可能会引发政治上的危机,例如近期韩国建设部长的辞职正是房价调控不力所导致),而且房地产的赚钱效应目前已经有所下降,而股市的赚钱效应仍然处于逐步放大的过程,更多的资金被吸引进股市。回想04-05 年,房价在调控中依然坚挺上涨,而目前股市的赚钱效应刚刚形成,更多的资金被吸引进基金,或者直接投资股市,这样的循环刚刚开始,离中断还有很长的举例,所以股市的资金供给应该是非常充分的。六、融资需求:过去五年,GDP 以每年9%以上的增速增长,而股票融资额却在不停下降,最低跌到05 年的340 亿元。虽然银行提供了不少的间接融资,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很高,效率较低(有着很明确的条件限制,例如对自有资本的限制),而且银行明显歧视中小企业,使得整体的融资效率较低,当前,直接融资的需求十分巨大。强烈推荐中信与广发。现在券商股价没有出现腾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估值标准,所以国内投资者不敢太过乐观,总是以波动性来看待券商。但实际上,行业的基本面从05 年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证券行业已经成为了最有成长性的行业之一。
1.3 寿险行业
根据学者的测算,寿险行业的发展与人均GDP 存在着密切关系.2003 年各国人均GDP 与寿险穿透率之间存在S 曲线的关系,当该国的人均GDP 超过1000 美元后,其寿险穿透率会随着人均GDP 的不断提高,有一段加速上升的阶段。如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在人均GDP 超过10000 美元时,其寿险穿透率都在6%以上。我国2003 年人均GDP 刚过1000 美元,寿险穿透率为2.3%,05 年为2.03%(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统计局对GDP 的调整)。我们假设从03 年开始,中国经济保持9.5%的名义增速(1978 年到2002 年,我国名义GDP 的年均增速为14.94%,我们的预测并不过分乐观),人口保持0.5%的增长,那么中国将在2029 年人均GDP 达到18441.4 美元(按照汇率1 美元=6 元人民币,可能低估了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将达到韩国在2003 年人均GDP规模,那么根据S 曲线,到2029 年中国的穿透率将有望达到6.7%。我们测算的名义GDP在2029 年为163 万亿人民币,那么对应的寿险保费收入则为10.9 万亿人民币,而2003 年的寿险保费收入为3259 亿元,则可以算出从2003 年到2029 年寿险行业的复合增长率为14.5%左右。S 曲线理论表明我国的寿险行业未来25 年的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这为寿险的发展奠定基础..近年釆,我国保费收入继续高速成长,其中个人业务占比逐年提高,而民众追求的三大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演变为目前小康和谐社会所追求的超级“三大件”——住房、汽车、保险。同时根据国际著名的S 曲线,寿险穿透率会在人均收入超过1000 美元之后,寿险的穿透率会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