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高论”的背后


 

干过两年屠宰,就冒充革命杀手!

 

吉林省珲春市委办公室  李世春

200714日)

   

    中国是个盛产奇迹的国家。虽然至今无人荣膺诺贝尔奖,但是很多“精英”人士,一直在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挑战着人类的思维局限和道德底线。

    比如说吧,2005年,有一家“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

    这家“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看来一定有个充满幽默感的领导,同时有几个或者一批长于白日梦的“骨干”。能得出这样“高明”的结论,无论如何让人不得不钦佩其“出品人”的业务品质和道德操守。用我们东北话说:别干过两年屠宰工作,就来冒充革命杀手!那些所谓“研究员”该不是从土著部落请来的吧?

    2006年,教育部又“涌现”出一名厅级官员,接连抛出“教育消费论”、“媒体无知论”等超强论断。该官员义正词严地指斥穷人:大学不是为你们的孩子开的!先看看自己的消费力再来上学,没有钱就要转变观念,趁早送孩子去当民工吧!

    一个高级别“人民公仆”,一个“言为世范,行为世表”的教育界领袖,居然能说出这种无视人民群众基本理智的话,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确实“成功”了,而且正在“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不只如此,这两年听到的种种“高论”尚多,什么“只为富人盖房论”哪、“游街示众不违法论”哪、“地铁免票反恐需要论”哪、“高起征点剥夺荣誉论”哪、“药价馒头论”哪、“城市人口准入论”哪、“警匪勾结待遇过低论”哪,等等等等。谁说中国人的创造力差劲?与这些伟大的“发明”相比,牛顿爱因斯坦简直比弱智强不了多少,盘古上帝创造世界的事儿也根本不值一提。

    “改革”这几年的确是“深入”了,但愈来愈多的“忽悠”言论让老百姓日渐摸不着北。这些所谓“科研成果”、“重要结论”的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呢?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吗?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吗?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吗?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吗?体现了“和谐社会”吗?体现了“八荣八耻”吗?“改革”可不是儿戏哪,凭着几句无理取闹就想让大众心服口服?你当自己是萨达姆啊(戴项链去见真主的那个!)?

    主席他老人家教导的好: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对于发表上述种种言论的“高人”,我提醒他们去看看2006年的一部“小片”《疯狂的石头》,并好好品味那句台词:

    “素质!注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