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伤口上的盐巴
热衷于细水长流进行新股申购的人,突然发现,不仅新股发行的速度不仅悄然加快了,而且,作为比较正常水准的发行“市盈率”,猛然掀开了一贯温存脉脉的面纱,变得生猛起来。今年十月的时候,一位国内业界的前辈说:现在的股市将要越来越象债市了。他的论据是,新股票的发行基本参照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进行的。他犯了经验主义和无法跟随后现代潮流的“错误”了:两个多月后的中国人寿,发行市盈率猛然跃升到97的水平。新股爱好者,不怕人妖,但害怕凶猛的国兽。
与国寿发行相应成趣的,是28日的大盘表现。在众多股票都以比较可观的幅度进行调整,连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家队都羞答答地做调整状时,凭借中国银行的停板与工商银行的强力拉升,大盘依然以上升了30多点收盘。在茶楼里喝茶时,听见邻座的客人大声地打电话,大意是说,某银行涨一分,相当于大盘涨一个多点。网上看到说,
认识一下目前的行情现状,也要体谅主流资金,体谅国家主导部门。银行有那么多优势吗,仅仅就是因为国家为银行而不是为我们买了单?银行真的仅仅是因为股份制改造,并上市了,就发生了质的改变?。。。。。。美好的故事,尽管版本不同,但背后的本质总是惊人的一致人家也是不得已,无非是在中国股市的历史硬伤上,又多撒了一把盐。
中国股市的硬伤,是其历史形成的股票价格变化结构的扭曲。市场在开办以来,历经各种概念的多次轮回,但对于大盘股票,尤其是国有的大型企业股票,尽管有过短暂的波动,但总体上没有经历暴炒过。这就形成了一种因历史而形成的现实尴尬:作为即将推出的300指数标底,都是没有经过价格剧烈起伏过的股票,而未来将与300连带发生收益或者亏损的股票,却都在期货即将推出的当口,刚好都处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价格位置上。在一般股票、300以及300期货之间,也就存在一种现实结构扭曲的奥妙。把300推向一个新高度,既是一个历史性的补偿选择,是为了市场有一个基本平衡的价格结构,也更是铺垫未来剧烈波动势头的一箭双雕的营造。没有剧烈的波动,就没有大资本成长要付出的代价,更没有勇敢的年轻为历史将付出的代价。
据说,味道感觉鲜美的各种鸡精,有愚钝大脑的功效(有关厂家可不要追究我),而寄希望于各种寇匪能比黑社会更仁慈,基本上也是美丽的梦想泡泡。脑袋长在自己的头上,自己有多大的实力,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照照。不是勇敢就可以成为龙头大哥,特别是100%或者200%的收益比率就让自己飘飘然的时间:到资本市场来混,总是要还的。能确定的是一定,不能确定的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