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就业家庭”工作也要在年龄上费些脑筋


三峡库区消除“零就业家庭”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部署今年的援助“零就业家庭”工作中指出,目前我国已有一半的省份工作进度达到全年任务的90%以上,并提出了年底要实现基本消除的目标。然而,在我国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局面仍会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年龄偏大和技能单一的“零就业家庭”就成了再就业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正如有官员说,只有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方可奏效。笔者以为,消除“零就业家庭”不如在就业年龄限制问题上多费些脑筋。

    众所周知,老龄化问题是全球面对的问题。而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也会在一段时期达到高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老龄化问题就将成为我国全面发展难以迈过的一道门槛。全国老龄办的一份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2006922日《工人日报》)。和“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高龄化显著,养老保障问题突出,老龄化问题将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也尽管我国“零就业家庭”的工作进度已有一半的省份达到了全年任务的90%以上,但是,在消除“零就业家庭”问题上,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并没有体现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积极态度。

    拿新加坡来说,到2050年新加坡人的年龄中位数将是54岁,仅居于澳门、日本和韩国之后,在全球排名第四。但是,新加坡政府却是未雨绸缪地出台了相关解决办法,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一是通过更高的公积金存款利息和回报,让公积金会员累积更多存款;二是延后人们提取公积金最低存款的年龄,三是逐渐延长退休年龄,最终的目标是让国人能够继续工作到67岁,减少他们在应付晚年生活方面的忧虑。

    新加坡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延长工作年限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那么,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政府,显然有必要逐步延长国人当中的老年人的工作年限,从而最终实现“零就业家庭”工作的目标,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笔者以为,要解决延长工作年限问题,就必须先从法律条款上动手,完善法律漏洞,让那些歧视老年人的企事业单位无空子可钻。《劳动法》第二章第十二条只是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笔者以为,应该加上一句,劳动者就业,不因年龄(规定一个合理的年龄数字,比如60岁以下——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单独条款规定)而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