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名人们争先恐后地出书了。这名气得来也不容易,特别是那种容易过气的明星,更是如此,不抓紧时间写点,这资源可就“逝者如斯夫”了。于是急惶惶的拼命的写,也就顾不上文字优美词句通达了。有的亲自动笔,有的请人捉刀,洋洋洒洒,几月时间即可大功告成。
据说名人出书已成时尚,不出书的名人反倒成了怪人。顺理成章的推理就应该是,出书热还会持续下去,还将创造更多的销售奇迹。想想也是,中国有那么多人,其中又有那么多人喜欢关心人家名人的生活,似乎名人的吃喝拉撒就跟常人迥然异趣。他们不知道名人也会吹牛,也会做些邋遢事,最近什么圈的大腕们偷税漏税走穴假唱的多得很啊。名人敢欺骗法律和众多观众,还怕哄哄那些被其风采灌的迷糊的读者们吗?他们或者看到的是自吹自擂被夸大的光辉形象,要么是自惭形秽,躲在名人的石榴裙下自我痴迷,要么是树立目标坚定信念奋起自追;他们或者看到的是一个平铺直叙自怨自艾的可怜样儿,要么是自我安慰,求得心理的些须平衡,要么是鄙夷厌弃,以为名人的这些私生活根本不值得如此大书特书进而产生自己的生活比名人的精彩的美丽错觉。前两年有个脸大的名人宣称他的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多少再就业问题,他多好的心肠啊,可惜说的完全是昏话。
当然对这些书,无论如何还是有一些人要来看的,比如搞文学批评的。他们来看也许就说不出多少好话,除非你请他来说,名人架子又大,一般不至于屈尊,这也许也是名人的书横遭他们的物议的因由之一吧,毕竟文学批评家也不靠说好话吃饭,现在不是流行酷评吗?下刀要精准狠,方显其本事。但他们的褒贬,并不会影响名人出书的大趋势,也丝毫不会妨碍名人书的畅销,一方面固然人们有的爱戴名人,再者市民生活的确也太枯燥了,了解一些名人的琐事或许还可增加一点下班或上厕的谈资。
所以名人出书的市场还是大大的有的,只不过这股热潮并不会长久,当人们都能意识到自己光知道那么多名人的生活却惟独没有自己的生活时,能意识到还是投入自己的生活要紧时,就是名人出书热降温的时候了。
其实,现在就该降温了!
(旧稿,大致是在2000年写的,曾发于某小报。现在看来,名人出书热似未稍减,只是民众心态似也不甚狂热了。两种趋势并行不悖,一是名人出书继续进行,二是出书的主体开始多元化、低龄化、庸俗化。)
据说名人出书已成时尚,不出书的名人反倒成了怪人。顺理成章的推理就应该是,出书热还会持续下去,还将创造更多的销售奇迹。想想也是,中国有那么多人,其中又有那么多人喜欢关心人家名人的生活,似乎名人的吃喝拉撒就跟常人迥然异趣。他们不知道名人也会吹牛,也会做些邋遢事,最近什么圈的大腕们偷税漏税走穴假唱的多得很啊。名人敢欺骗法律和众多观众,还怕哄哄那些被其风采灌的迷糊的读者们吗?他们或者看到的是自吹自擂被夸大的光辉形象,要么是自惭形秽,躲在名人的石榴裙下自我痴迷,要么是树立目标坚定信念奋起自追;他们或者看到的是一个平铺直叙自怨自艾的可怜样儿,要么是自我安慰,求得心理的些须平衡,要么是鄙夷厌弃,以为名人的这些私生活根本不值得如此大书特书进而产生自己的生活比名人的精彩的美丽错觉。前两年有个脸大的名人宣称他的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多少再就业问题,他多好的心肠啊,可惜说的完全是昏话。
当然对这些书,无论如何还是有一些人要来看的,比如搞文学批评的。他们来看也许就说不出多少好话,除非你请他来说,名人架子又大,一般不至于屈尊,这也许也是名人的书横遭他们的物议的因由之一吧,毕竟文学批评家也不靠说好话吃饭,现在不是流行酷评吗?下刀要精准狠,方显其本事。但他们的褒贬,并不会影响名人出书的大趋势,也丝毫不会妨碍名人书的畅销,一方面固然人们有的爱戴名人,再者市民生活的确也太枯燥了,了解一些名人的琐事或许还可增加一点下班或上厕的谈资。
所以名人出书的市场还是大大的有的,只不过这股热潮并不会长久,当人们都能意识到自己光知道那么多名人的生活却惟独没有自己的生活时,能意识到还是投入自己的生活要紧时,就是名人出书热降温的时候了。
其实,现在就该降温了!
(旧稿,大致是在2000年写的,曾发于某小报。现在看来,名人出书热似未稍减,只是民众心态似也不甚狂热了。两种趋势并行不悖,一是名人出书继续进行,二是出书的主体开始多元化、低龄化、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