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七大报告“民生六大任务”有感


  读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在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的阐述中,有三点印象比较深:

  其一,胡总书记的报告中多次提到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对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人口老龄化将来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沉重的赡养负担,但是仅以几个人养一个老人的所谓赡养比来讨论这个问题无疑是形而上学的。因为一个有本事挣钱的人和一个挣钱本事很差的人,他们的赡养能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渐减少的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正是中国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型的大好时机。但这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人口素质,尤其是教育程度要大大提高。所以,将教育放在民生六大任务之首,是非常英明的决策。

  从现实的情况出发,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很重要,这样的提法是第一次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如果不普及高中教育,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据说在农村要占到89%,受教育的机会嘎然而止。因为对考上高中的预期很低,所以有部分孩子在初中阶段就会辍学。15岁乃至更小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要是参加工作那还是童工,不参加工作在社会上闲荡几年后果更是难以设想。所以,普及高中教育在当前中国的社会意义可能会超越学校教育本身。

  其二,在胡总书记报告中,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表述与以前不同了:“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的表述把政府的职责,即“基础”和“重点”,同用市场提供的经济保障——商业保险和以非营利方式提供的社会互助——慈善事业,即“补充”,划分清楚了。以前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并列地放在一起的提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前三者是政府的职责和行政行为,而慈善事业确实民间的互助和社会行动,这个提法的改变对于当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重大意义。应该说,当前中国政府数以万亿计的财力已经能够保证政府履行其应该承担的职责。

  其三,在国民收入的分配方面,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样的提法也是第一次。以前提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样提是可以理解的。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上上下下对GDP的盲目追求乃至崇拜。后来,在学术界有人提“第一次分配讲效率,第二次分配讲公平”,但到实践中检验,社会效果也不好。因为第一分配把差距拉的太大了,用第二次分配来进行调节就会很困难。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需要统筹兼顾的,过于偏向哪一方,都会带来负面效应。

  另外,胡总书记报告中还提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也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把“群众拥有财产”郑重其事地提出。虽然报告中还是沿用了“中等收入者”的提法,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有恒产者有恒心”,有了相当资产的“中等收入者”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