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又看了一期《鲁豫有约》节目。这期的访谈嘉宾,是大名鼎鼎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81岁的人了,他的思路非常地敏捷,快人快语,一点不显老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成功的老人,晚年所得到的社会关注和尊重。一位女明星说:“成功是女人最好的补药”;看来,成功不仅是女人的补药,也是老人和所有人的补药。
吴仁宝是中国农村的一个传奇,看看他带领下的华西人的成绩吧:镜头上展示的华西村的风光,和我们印象中的中国的一般农村,反差太大了。它不像是一个村,而更像是中国大地上的一座新城。那里有着整齐规划的欧式别墅群农民住宅;也有着当今非常普遍地,仿造国内外有名的建筑而建的微缩景观群。
但是,看了吴仁宝对华西村村民们令人惊叹的收入介绍,和华西村的风光展示之后,我却没有太多地喜悦,我现在还不能为华西村叫好。总的原因是:我觉得华西村目前还没有走出中国农民所特有的富裕观念,那就是,把富裕本身当成了人生的目的。
吴仁宝在节目的最后说到了他们的目标: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我认为,中国乡村的美丽,不应表现为欧式建筑风格的模仿上;中国新农村的幸福观,也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满足上。
我注意到了片子里的几个细节:
1、吴仁宝说,他们制定了一些村规民约。谁随便摘一朵花,起初规定罚款20元;看到大人孩子对20元的罚款满不在乎,他们就把罚款提高到了1万元。普通村民如果参与赌搏,举报者可以得到1万元的奖励;村干部参与赌搏,举报者可以得到100万元的奖励。看来,会挣钱的华西人也很知道罚钱的作用。但是,这样的重罚,对于提高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对于激励人们去进行更高尚的娱乐活动,又有多少的积极意义呢?罚了,人们可能就不敢再做了;但不敢做不好的事情,并不等于就会自然去做更好的事情。我没有听到吴仁宝说,他们是怎么引导人们的生活情趣的。堵,很容易;可是,堵了之后的出路在哪儿呢?
2、鲁豫给吴仁宝开了个玩笑:我的英语挺好的,我去给你们做翻译吧?吴仁宝马上就回了一串的钱字:月薪给你12万,一年就是144万;如果做得好了,200万也有可能;再如果表现很出色得话,给你2亿元都不是没有可能的。鲁豫顺着他的话,继续逗:等我和电视台的合约满了就去。
我们这些观众听了,觉得挺有意思的。笑过之后,又要想了:华西村如果想吸引一些杰出人才去,它的吸引点在哪呢?我整个听下来,就是个钱字。钱当然有吸引力,但是,仅仅是高报酬就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去了吗?高素质人才往往很看重一点:我去了以后,该做些什么呢?华西这个富裕的村子,有没有高级人才展示的充分舞台呢?
3、节目的最后,吴仁宝反复邀请鲁豫到他们村里去看一看。从片中展示给我们的风光来看,我们不知道如果村外的人去了村里,该看些什么呢?是那些已经是第五代的欧式别墅风格的村民住宅呢?是村里山坡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天安门式的或是白宫式的景观建筑吗?是每家每户都有三辆以上的别墅轿车吗?是村民家里丰厚的存款存折吗?我想,我不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你造的天安门式的建筑再逼真,能有真的天安门那么雄伟壮观吗?你造的白宫再精致,到华西村去的人,可能并不想看那样的风景吧?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华西村有没有想过:把江南水乡的文章作好呢?
我们在影视里,无数次地看到江南水乡的风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那才是江南水乡留该给我们的印象。为什么江南小镇周庄、同里、乌镇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呢?还有那小巧玲珑,意境深远的江南园林。游人们来到中国江南,恐怕不是想来看看我们的建筑群仿造欧洲建筑,仿得是多么地逼真吧?
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村来说,没有脱贫的,目标当然首先是脱贫了;没有解决温饱的,当然是先吃上饭再说了。但是,农民们在走上了富裕之路之后,一味地还在富裕上做文章,是不是气魄不够大呢?华西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经济实力,作为华西村的领导者,是不是想过,应该有更大的动作,和更宏大的设想呢?
全世界都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包括中国江南园林和江南水乡风情。华西村是不是可以打造一座雄伟壮阔的,集合了中国江南园林特色的村落呢?人们现在所欣赏的江南古镇,虽然风情万种,但难免在历尽了岁月的沧桑之后,显出陈旧破败的痕迹。华西人能否在领会传统江南民居风情精髓的基础上,为我们打造一座整体设计、全面规划、精心设计、气势磅礴的现代江南民居群呢?我们不仅要欣赏传统的文化,更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立足于开拓和创新。对于已经走在了中国富裕农民前列的华西村人来说,它有这个能力先行一步,也可以为后代留下更灿烂的文化财富。
我在这里说的是华西,也是说给中国正在逐步走向富裕的新农村听的;是说给农村听的,也是说给城镇听的。经过几十年的开放,中国的经济有了长足地发展;行动快的,已经逐渐走进了富裕生活。在这个时候,我尤其要说:已经富裕起来的人们,不要把富裕当成了人生的目标,当成了人生的全部。我们在为古人所创造的文化财富,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而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也会想:我们应该为后代留下点什么呢?这就需要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先考虑一下了。看着安徽的西递村和宏村清雅朴实的建筑,看着周庄同里古镇的美伦美奂,我们的村镇是不是也想过留下一个建筑群,让后人来参观、游览和欣赏呢?
此外,富裕起来的农村,有没有想过,在建筑之外,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呢?中国的农村人口很多,农村文化产品,包括影视、书籍、网络、戏曲等等,都有它特定的欣赏和消费群体;而我们大量的农村文化产品,过于强调了城里人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农村的人和事,来展示农村的民俗,和表现农民的生活。这样的作品,是农民们自己的视角吗?是农民们所希望看到的作品吗?如果不是,那么,农民们在走向了富裕之后,是不是应该拿出一些时间,来打造自己的作品呢?
华西村已经走上了一个高高的台阶。下一步,我们更希望华西村能够给我们奉献更多地文化产品;我们希望看到华西村能够在引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跳出中国农民狭隘的思想意识,除吃喝用住之外,能有更高尚、更大气的追求和手笔;我们也希望,当我们慕名而去华西村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的欧式别墅和欧式景观。作为一个江南水乡,华西村奉献给我们的特色风貌和风情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