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重阳 登高 长寿
《诗经 小雅 鹤鸣 》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仙李白曾登洛阳伊川九皋山,写有“忆昨鸣皋夜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的诗。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毛泽东写有《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岁往月来,忽复
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汉代《西京杂记》记载:“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重九登高成了风俗,后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北京人在重阳节爱吃“重阳糕”,明《燕京岁时记》中载:“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
人们对重阳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国把每年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
(唐)王勃《蜀中九日》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谢新恩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