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体制及社会的人文环境的关系思考———腐败产生的根源分析
作者:华汉武(网名九鼎煲汤)[email protected]
http://blog.sina.com.cn/huahanwu
事物的产生不外乎是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动机,外因是条件和机会。作恶和腐败的产生至少需要三个条件;私欲,加上体制,再加上机会等于可以产生恶(包括腐败)。内因是个人素质包括有道德和私欲二个因素,是产生恶性的次要条件,而且这个因素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也就是说当外因或者是在客观条件对于想作恶的人不成熟时,人是被动的,是受制约的。它是产生可以作恶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条件。与之相反的是,良好的体制对于监督者和制约者则是成熟的。
衡量一国的体制是否是良好的,是专制还是民主国体,唯一的标准--是否主权在民。还政于民,人权是否被劫持、剥夺、奴役、欺骗、体制是能否控制恶与腐败的命脉的关键瓶颈。
一个人要敢于正宽视自已的缺点,一个民族更是要敢于面对自已,要虚怀若谷。我们真的能做到吗?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海纳百川,乃容有大。也肯定流进来会有污泥浊水,也会有毒水。
愚民是产生人治与暴政的肥沃土壤,专制体制是产生腐败的温床,是滋生贪官污吏的肥沃的土壤,国民劣根性则是养肥专制体制的阳光,雨露和水。稍有生物知识的都知道,生物是离不开阳光和水的,体制也不是建立是真空中,国民劣根性就是生长于某体制的基础之上的,专制体制是导致国民劣根性的罪魁祸首,之所以某种体制很发育成熟于该国的国民之中,如同不同的物种根植于它的地域环境之中,所以才产生物多样性。植物离不开光合作用而生长,国民性就是产生不同人性的光、空气和水。而公民社会才是唯一能使用专制灭亡的掘墓者,公民社会是能使国家走向的宪政治国的唯一有效途径。
篇一;内因包括道德和私欲二个方面,道德是个人的内在修养,对于监督与管理制度而言,有着不可执行性,不可操作空间,不可察获来判别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监管是零。无监管的意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国家、社会、企业、机构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往往需要来自外部社会人文环境的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社会的人文环境有促进人高尚的,同样也有能使人低俗的原因和动力。如果在一个国家体制中缺乏限制和制约人有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机制,那么他的欲望和动力将得到恶的强化。也就是社会环境具备了他谋取私利的条件。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任何人私欲是必然存在的,根据心理学的人的需求,私欲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个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对科学和学术的忘我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积极的私欲。体制要做的就是防范有人利用权力,不正当的获取利益,不公平,不正当的获取比他人多的便利。从发展的角度看,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为有你不正当的截取了社会的资源,就破坏了他们利用这些资源,阻碍了人才和研究成果的正常发挥与运作。不是先进的,优秀的,更有利于社会、国家、市场的先行利用资源,而是凭谁有权,谁就有钱。其结果是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良好的社会体制能达到最大程度的,人尽其才,物尽其力。体制要保证的是公平竞争。至少在起步阶段要公平。这也就是对欲望有效利用。
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被开发和利用的人和事的先进性。这正是公平竞争的意义所在。
篇二;权力(权力与利益集团),在某种社会体制上的行政的权,这个权是由各部门的人和制度的控制下,由人去执行的。权力必须处于限制、制约、监督之下;因为私欲具有无限扩张性,它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权力是否受到应有的必须的有效的制约,是能否产生恶和腐败的必须要寻找突破的途径。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道底谁在说谎?作恶的黑社会与官、与商勾结强拆强买,还被授予了人大代表;卖官予爵、权钱交易、暗箱操作。
这世界上有两种事实,一种是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一种是背后隐藏的真正的事实。看到的往往是那些像是现实的假象,而另外一个我们看不到的才是真正的答案。箱操作、极权垄断审批土地等行业、贪腐、洗钱、持干股、幕后操作、家属代劳、任人为亲,这些都是依附在专制体制上的毛,是现象是表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什么事我们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同医生给病人治病,头痛医头,国人有的全球知名脚气病,是缺乏维也纳生素B族元素,岂可是擦脚气水能治断根的,治标不治本,劳命又伤财,最后受害还是病人。再举个更形象的,有条流浪的赖皮狗,浑身的疥疮、螨虫、还在流着脓血,被好心的拾到了,带去宠物院做皮毛美容,不好笑吧。
资本主义的国家政府和政党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腐败现象,相比一党专政的中国而言,西方国家中一般有好几个政党,客观上能有效地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表现形式就是法制系统的极大完善。由于共产党不具备这些先天上的优势,只有靠后天的努力来补偿,即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与监督系统。专制体制是腐朽的直接根源,是导致国民人性扭曲社会畸形的直接根源和罪魁祸首。
如果我们简单的分为强势利益集团和弱势利益集团的话,是不是强势集团一般都是比较有组织的,他们会主动性地组织成一个集团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弱势集团往往比较被动而没有组织性。
的确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政府是最强大的利益集团。如果缺少外部竞争、外部约束、缺乏内部的自觉性,政府有些部门会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去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中国,人们往往把它叫作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化,统隶属于一元化的领导。如果不受约束,军队、武警、公安等国家机关也完全具备条件都可能成为利益集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中国政府不让它们参与市场经济。还有政企分开之前,不同的产业、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益集团,他和政权越紧密就是越是一个利益集团,比如最近商业银行的改革过程就可以看到,一下子给它们输入450亿美元,应该说和利益集团也不是没有关系。我们国家的资产原来都是没有产权的,就好像无主土地一样,谁占了就是谁的,谁用就是谁的,产权证都没有。最明显是土地的批租与开发,政府充当了开发商的角色,即是执政者,同时又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必然而与民争利。所以产权是很重要的,包括公房,盖的时候根据组织化程度和权力中心的远离程度来计算。政府是国家长远发展的规划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地方政府则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规划者,如规划了一个开发区,在当今土地国有制的今天实际成了无主地无人拥有土地的主权,农民承包后仅有使用权,而政府随意地就给农民废除了承包合同,农民也无何奈何,而政府拿到土地后,摇身一变成了开发商,几十倍的百倍的甚至上千倍的价格批租或出售给商人或企业从中与民争利。再比如汽车产业是个民族工业,但也是一个利益集团,能从国家争取到好的政策。农民受到的保护程度就很不够,下岗工人比起农民来说比较有组织一点,但农民工不是有组织的,他们是靠自己,因为引起的问题太严重了,才受到国家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在中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利益集团的利益和行政权力的远近、和国有资源的远近、掌握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对中国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发展市场经济,还要发展第三部门,也就是非政府组织与民间社团,这也正是公民社会的本质要素。更重要的是政府自身建设要抓好。充分竞争的市场制度,充分发达的第三部门,以及政府受宪政法治和民主制度的约束,可以比较好地遏制利益集团损人利己的本性,反而可以使其形成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基本活力。
篇三;机会;有了良好的体制的设计,还要能使体制有效的运作,国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国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产生恶和腐败的外因环境条件。良性政治体制能否有效运作?首先必须是宪法保障下的人民能行使一切权力,其国家机构的设置首要职能便是要能保障人民行使用权力,其它一切都是要受到限制和制约是,在权力部门或人在行使权力时是否会各部门有效即制约又互相协调,这种局面如同象棋的协同,在行政的过程各部门,是否能协调到位,各项制度是否存在漏空与偏差,都会给作恶和腐败的产生,创造有利于作恶和腐败的条件和创造机会。外部体制和制度越是建全,国民及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或智库机构越建全、越完善,国民素质越高,参政议政的能力越强,那么作恶和腐败产生的可能就越小,机会就越少。
潜规则盛行了,暗箱操作导致贪腐肆虐,限制媒体的实时观客地报道,所谓正确舆论导向,其实质是掩盖贪腐的事实真像的及时暴光,反而起到了逃避和保护了作恶的作用。媒体仅作为官方的喉舌,尤其是全国性的大报和省市机关报,电视台,不及时的揭露正在贪腐的事件,为什么要等若干年后才被所谓挖出来大贪官,用得着挖吗?成天有各机关在保护着他呢。监督的及时性如果无法实行,也就失去了监督的作用和意义,非要等到造成了不可换回的损失才,,,是谁在保护恶,作恶,道底是谁是说谎,是体制,是更上级的机构,因为在专制体制之下,他的权力是上级给予的,是上级在保护他在行实权力,也是常人说的他上面有人,绝不是人民负于的,压根就没有人民什么事,人民的权力哪儿去了?还能深入分析吗?但他的下级知道他的干什么,有人胆敢揭发和检举上去,而不是发到媒体上去,敢发也刊登不了。胆敢揭发者打击报复不算,丢官、做牢、丢命的危险都有。生活无着落就更不用提了。也难怪还有几不要命的敢干了。也会有人知道他在作恶和贪了,良心实在过意不去,也只能向上级反映,反映不上去,因为又发还回来交由下级处理,也揭发不出来,因为又是上级不让揭。公开的监督这是一句大空话。与此相反,还要在作恶的人还在台上之时,宣传他的政迹,媒体堕落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官方派系斗争的工具。谁争败下阵来才能报道其为贪官。也只有他的上级间的互斗中败下阵来,被搬倒的那一方也被报道出来,反腐败的又一胜利成果。这明摆着在充分不过的体现出体制的敝端,明摆着的媒体,人大,各级官员监督的滞后性和无效性,无能性,在这样的体制之下无法行实监督的权力,所以只能以监督之名,而职能化的行实工具之实。
篇四;三项条件之间的关系,
权力---客观表层条件,加上体制层面,包括各部门间的制约,限制;媒体的监督、各党派和非政府组或机构,再加上意识形态层面,包括道德,个人修养、媒体的舆论,民众的知情权,行政过程中透明度,等于机会。
私欲是主观存在的如果大于或等于上述客观条件那么产生恶和腐败的机会就大于或等于产生恶的果。相反如果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能力大于或等主动主观的私欲,那么产生恶和腐败的机会就小于或等于产生恶和腐败的果。这样分析看来,私欲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对于整个建全的体制和人格建全的社会来说是弱小,关键是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建全,如果不是这样,实质上是对产生恶和腐败创造了条件,实事上起到了保护恶和腐败的作用。
所有的技术分析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前提之上,也就是仍在旧的体制之上,仍在传统的个人修养之上,未来将如同过去。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果我们仅学习到一项经验,那便是;未来并不同于过去。
由于现行审查制度,在反腐打黑的报道中,是需要通过审查的,并不是所有案情档案都对媒体开放的,影视文学作品同样不得不通过更严厉的审查,也同样不是所有的案情都可以写出来的,因此现实中的腐败与黑暗比作品中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电视剧《高纬度战粟》中,某市刑警队长,劳东林,人称劳爷。 劳爷一生破获了无数大案要案,这一次却迷失在案件中,这是一个关于腐败的问题,腐败仅仅是个人的责任吗?还是由腐败者身边的人们造成的?是谁在制造腐败,是什么让一个做着事情的好官变质?这是劳爷和寿泰求探讨的问题,也是劳爷的心结,但劳爷认为始终有希望在,只要每个人都提高自己的意识,不要无意中充当了“催化”腐败的凶手……
高纬度战栗,某市刑警大队队长劳东林与副省长顾立源在白桦林中的话,见第27集。
劳东林的思考;我想从腐败产生的根源着手,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会产生腐败。某些人品格的问题,体制不完善的问题,等等,都可能造成一批官员的堕落腐败,但是,我把根源又往里面挖了一些。中国腐败的产生,固然要痛恨这些堕落的官员,堕落的人,但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责一些,都要想一想,我们自己在这个人的腐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坏人吗?不是,但是,出于不同的利益和动机,在保持公正、公平、正义的问题上,他们后退了。他们同流合污了,人人都参与和纵容了潜规则,正是这种后退,造成了无数的问题。而这些后退,几乎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要忏悔、警觉、自问一下:我做了那样的人没有?我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要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怎么估价都不为过。我着重在这点上作了刻画,我确实有一种疗救的主观愿望,希望能有一些实在的效果。完全可以说是每个人共同参与制造了腐败。
主要参资料;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财经分析师、记者郭哲日前特别约请到了著名专家毛寿龙教授,并与之就此问题进行了访谈摘要。
(毛寿龙教授简介: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