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党的理论体系形成完善的历史性突破


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我们党也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的建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科学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最能体现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民情和体现出中国文化道德价值观念准则的理论框架,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中国社会的人文道德观念、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思维理念的理论体系……

 

实现党的理论体系形成完善的历史性突破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思考

□艾君/文

 

金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在北京召开。会上,胡锦涛同志所做的报告是党在新世纪又一个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政治宣言书,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瞻远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大会高度评价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明确了未来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必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所形成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将成为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十七大的报告中,让我们更加清醒地领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可能在世界上走出一种新的模式,它可能证明一个国家有效的发展方向有效的发展模式不一定都是西方模式。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伟大旗帜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只有坚持这个伟大旗帜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只有坚持这个伟大旗帜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新的飞跃不断产生马克思主义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光辉的里程碑。

从十七大的报告中,让我们更加清醒地领会到,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体系包含着几代领导人的理论贡献,在实践中总结而成。应该讲,它实现党的理论基础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以下笔者谈点对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和内涵等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我们党也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的建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科学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最能体现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民情和体现出中国文化道德价值观念准则的理论框架,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中国社会的人文道德观念、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思维理念的理论体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着重点转移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并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从此,伟大的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起点,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之后,我党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的出台,都在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目标进行。在经济上,倡导使政策服务于经济的发展,采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模式,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尤其是他的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快速地开发了广东沿海,利用香港发展深圳,依托澳门建立珠海,短短的时间,2个经济特区辐射整个广东。广东的发展模式的成功加快了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步伐。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的口号,东部沿海利用有利条件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中国形成环渤海圈,珠三角,长三角3个工业中心。为了减小贫富差距,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口号,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同时缓解东部资源紧张局面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党和政府一方面尽力改革开放,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障碍,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使我们的党更加伟大,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政策和党的路线方针上始终站在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完善的前列,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世界发展的科学思维理念,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邓小平理论。

之后,我们的党本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方略,针对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中,提出了“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的党建理论和治国方略。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的凝聚力,领导中国人民提升了国力,增强利益的全球化和国际地位。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历史和发展的进程以及在国际地位看,笔者认为,尽管中国共产党犯过错误,但是确实是中国无可代替的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一个伟大的党,这是放在四海都不能也不可能磨灭的功绩。在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政党组织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时刻把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利益与党的命运紧紧相连,也很难找到任何一个政党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党的路线方针发生矛盾时,敢于承认错误,及时纠正和调整,使之始终站在国家、人民、民族发展前进的轨道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和奋斗着。可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在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前途着想的政党。

 

二、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理解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必然迎来观念的大更新、社会的大发展。笔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进步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壮大中国的历史。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那么,新时期我们党所提出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和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笔者理解,如果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现和进一步发展的话,那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观念则是对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的构成、发展和具体行为、思想的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经过几代党的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我们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在这个理论体系中,解决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包括党在新时期的性质、作用和任务,解决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征程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道德准则和发展近、远景目标问题。

思想、原则、指针和方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性质和党的工作的原则,是对党的性质新时期的科学注释。

“科学发展观”,是确立和解决了新时期我们党的工作和行为的准则和方法,是行为指南。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提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新时期我们党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科学解释,具体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又体现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现实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中,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

措施、追求、目标和理想:笔者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是我们眼下工作的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可以理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过程。

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国家中的一个历史性发现和理论突破,是我们党执政的目标和理想,也是我党提出的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达到的社会关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构建的目标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物质追求和表现形式,而“和谐社会”则是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的精神目标和表现形式。我们的国家,如果实现了“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也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或者可以理解为进入了“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可以说是对国际社会共产主义运动在新形势发展中的科学注释。

我们党这些一系列的理论提出构成了我们的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国际社会发展的重大探索。

坚持改革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通过改革开放,我们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一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新时期我们党的性质和党的工作的原则,进行了科学的注释。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我们党又根据实践的需要及时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和人类发展进步的科学的理论观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观念。这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为、思想的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必经阶段。追求科学、和谐发展,是我们工作中始终要坚持的理念和行为准则,而构建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我们党的远景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就是我们所渴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以笔者之见,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达到国富民强,社会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民生活富有,人民的社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极大加强,社会每个分子能够公平竞争,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安居乐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就变为我们渴望的现实。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就一定能够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贡献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必然迎来观念的大更新、社会的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是我们党能够取信于百姓、带领中华儿女走向民族复兴的源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这是实践充分证明了的。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体系的结构和框架的完成,说明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发展运动中已经在不但发展、完善中走向成熟,这个跨越是对世界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的重大贡献,对世界人类发展与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对国际社会发展的重大探索。这些理论的成功的探索,补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探索了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思路和模式。这些在中国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理论财富,已经足以表明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进步的党,是一个最适合国情、最了解国情、最能改变中国命运、最终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和谐的政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几十年来,我们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这是实践充分证明了的。

小康、和谐向来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向往。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在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一切我们渴望的目标都会变成现实。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已经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水平、有胆识,也有魄力,一定能够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解决好前进道路中遇到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所追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只有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伟大旗帜才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只有坚持这个伟大旗帜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只有坚持这个伟大旗帜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新的飞跃,才能不断产生马克思主义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与人民血肉相连,共呼吸同命运。在中国共产党心里,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成立那一天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抱定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人民从被压迫被奴役的苦难中解放出来,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为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英勇奋斗的过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如今,我们的党正在带领亿万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奔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共产党。相信她,一定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为准则,带领全中国人民解决好前进道路中遇到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所追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已经在吸引和激励着我们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了!(艾君/文2007年10月21日于北京)

[注:本文有些提法属于个人理解观点,没经同意不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