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钱串起来的历史


 

 

    我是很喜欢收藏的,字画、家具、瓦当、瓷器,虽涉猎不多,收藏亦不多,可兴趣盎然。然而在收藏界里藏者之众,品种之多,莫不属于古钱币了。因我对钱币可谓一无所知,故而对收藏古币始终没有兴趣,至少在我参观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古钱币博物馆之前,还是个地道的古币盲。

    走进金泉钱币博物馆,才知道“收”与“藏”的妙处。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收购古钱币运动。这次行动,使他们收集到了上迄秦、下止民国的历代钱币上万个品种,总重量百余吨,达数亿枚之多。在这些珍品中有他们不惜重金从海外抢购回来的古钱顶级孤品大珍。“收”暂告一段落,他们又开始了另外一场革命“藏”――在西安、上海、北京、厦门创建了自己的古币收藏博物馆。在北京的这家博物馆里,品种之丰,珍品之稀,令人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伟大,我们文化是如此的灿烂。透过那一枚枚锈迹斑驳、历经沧桑的古钱币,让我真实地看到了由它们所折射出的历史的本来面貌:秦半两这种体现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方孔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汉五珠的出现,使铸币权归于专治,从而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造币厂;唐开元的历史功绩,在于结束了“珠两制”货币体系,开辟了中国货币“宝”文钱称谓之先河;宋钱中的那些臻于完美的书法艺术,是对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和贡献;而清代机制铜元的诞生,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使沿用了二千多年的方孔钱归于寿终正寝。

    漫步在这小小的博物馆里,欣赏着造型各异代表着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风貌的古钱,尤如徘徊在历史的长卷面前,不仅饱览了当年的繁荣,百姓的富足,设计的精美,书法的美妙,还欣赏了古人智慧与艺术的绝伦。北京金泉钱币公司的经理王保国先生见我着迷于这些古钱币,特意向我介绍着他们公司最近全力打造的《中国大历史.古钱币真品实物集》,这是一个由缅甸进口金丝楠木做外盒,内装有272枚中国古钱币珍品的盒子;“它是一部用钱币串起来的不断代的中国历史。”

    我轻轻地抚摸着它,被这厚重丰满的盒子震慑了。她是那么的厚重――四千年的古币珍品,有远古的贝币、 刀币,神秘的西夏钱币,稀少的金代钱币;她又是那么的丰满――中国五千年来的文明进程、社会兴衰、王朝更迭还有经济的起落无不似一幅巨画倾刻间不再尘封,在我面前一一鲜活起来。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都把铸钱当作国家法典予以重视,因为它涉及到国计民生和社稷安危。但由于正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当时的文人大都口不言钱,更不用说对货币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了。”王经理说:“今天我们收藏和研究古钱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以弘扬祖国钱币文化为宗旨,用真实宝物将历史朝代串起来,让今人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我们的五千年的文明;既是一种增长知识的直观图画,又是收藏爱好者一笔丰厚的财富。”

   离开金泉钱币博物馆,玩味着手中的几枚古币,仿佛它已经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几枚收藏品了,它使我摸到了文明的脉搏,看到了历史的兴衰,听到了文化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