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现行学位服当以不变应万变》(二)


  回到《当代中国学位服不需要改变》这篇文章上来,这篇文章的作者之所以认为“当代中国学位服不需要改变”,是因为“”。乍看很新颖、很时尚,具有一种“大文化”观,然细推敲就不难发现有三大疑点。

  其一,学位服作为一种服饰,重在文化象征。而服饰的文化象征意义首先在民族文化优势特征的展示上。以西方学位服为本位而融入中国特色,能说是中国学位服吗?就如同拿来异地的树苗嫁接上我们本地的树枝,且不说能否成活,即使成活了,总会让人有“橘生淮南淮北”之忧。

  其二,文章作者总是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时髦语言为其“以西方学位服为本位而融入中国特色”这样的学位服做注脚,似乎不如此就会被“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拒之门外,最终会影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又是何等的荒谬!因为所谓“全球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美国化”。美国提倡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实际上是在推行全球殖民化。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实行文化霸权,这是后殖民时期文化殖民的最显著的特点。其背后隐藏着西方中心主义的权力话语。因此,中国式学位服必须要以本民族服饰文化为本,兼顾与世界服饰文化之交流整合。这绝不是“脱离了时代背景”,也不是“僵硬的拼凑”,更不是“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因为与世界文化交流中,先须以本民族文化之优势文化为核心。学习借鉴他国文化也需要有甄别有步骤地进行。“世界文化之创兴,首在现有各地区各体系之各别文化,能相互承认各自之地位。先把此人类历史上多彩多姿各别创造的文化传统,平等地各自尊重其存在。然后能异中求同,同中见异,又能集异建同,采纳现世界各民族相异文化优点,来会通混合建造出一理想的世界文化。此该是一条正路。”(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否则,“邯郸学步”或者“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现代版又会上演,不但惹人耻笑,也会愧对古圣先贤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