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
最近,美国国防部新成立了一个名为“战略未来”的政策研究部门,专门负责研究不久前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战略性问题。美国国防部已有基本评估办公室从事战略研究与分析,现在又设立“战略未来”办公室,说明美国正在加强未来战略的研究。“战略未来”办公室所担负的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将对未来10年美国在全球所发挥的作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对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战略”这一概念在国际政治学中的含义是“全局的、长远的计划”。未来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针对未来某个时期所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未来国家战略的意义就是要善谋长远,善谋全局。一个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全局和长远眼光的的国家战略是彻底摆脱被动反应式决策,实现积极主动决策的关键;是增强国家各项工作全面性、前瞻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也是利用机遇,妥善应对各项挑战的关键。
当前,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世界各国之间围绕石油的争夺日益激烈。作为一种政治武器,能源输出国越来越倾向于将石油作为战略武器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利益。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危机中,石油都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战略武器的特殊地位。
石油危机时代已经到来。石油危机逼近的现实呼唤中国国家战略中的石油安全战略要发出更多的战略性理论思考。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仍处于有实践无理论,有行动无协调的状态。石油安全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战略作为指导,作为一个石油需求日益增长的大国,我们更需要石油安全战略。高度重视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是应对能源危机挑战,确保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的内容
在石油安全领域加强未来战略的研究,要思考如何在大战略视野中考虑石油安全在国家和平崛起中的作用。当前石油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油价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当前油价已脱离单纯的经济轨道而受到政治外交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加了对国际油价走势判断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制定石油安全战略,提早建立相关的应急机制使石油供应应多元化和稳定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尽量避免高油价给经济和国家发展带来冲击。
总体来看,未来战略研究中石油安全战略研究应包括以下几点:
1.针对石油生产国与石油供应国的战略
当前,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
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空间所剩不多。以往的石油资源争夺史和当前世界石油资源格局的演变趋势表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特别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为谋取石油利益,都是不择手段的,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油气资源。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充分说明了此点。我们要确保能源的卖方就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来源多元化”战略并要确保稳定的和于己有利的价格。因此,针对目前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能源供应国制定相应的战略,实施积极的外交努力和外交突破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
2.作为石油消费国的石油消费战略
从世界范围内看,我国仍然是一个“贫油大国”和“贫气大国”。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比重比较低。我国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出口方面不具比较优势,反而在利用国际市场和进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未来时期我国的石油开发和市场战略必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国内,我们要尽快形成石油安全战略的协调机制,包括国家高层领导,政府外交和经贸主管部门,又包括能源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要提高能源企业的石油安全意识。企业与国家相应部门要主动协调,领导者应更多关石油安全战略问题,要充分利用国际问题研究界的智力资源,在决定对外投资、海外企业并购等重大行动前认真听取其建议和情况分析。
3.针对地区或全球性的石油战略
未来的能源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站在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制
定地区性或全球性的石油战略。具体包括:大国外交战略,经济合作战略,石油运输安全军事保障战略。目前,中国在海外的石油资源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经济不稳定地区,这与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我们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贡献是不相适应的。我们不仅要确保自己的能源安全而且还要对竞争对手的能源供应构成制约,拓宽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空间。
4.针对特殊国家的石油战略
特殊国家主要指被美国制裁,被列为“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和西方国家拒绝接触的的一些产油国如苏丹、利比亚、伊朗、津巴布韦和安哥拉。新一轮的石油外交已经展开,我们必须获得石油,如果在别处得不到石油,就应该前往这些国家。同时为避免“马六甲困局”,在输油管线建设上我们还可以和缅甸政府合作。
5.针对海洋特别是南海的石油战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对石油的争夺必将由陆地转向海洋。在南海南沙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整个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个海湾”之称,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南沙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南沙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目前,我国在南沙的很多岛屿都被周边国家强占,在有些地区一些国家已开始开采石油,形势对我很不利。南海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从长计议,但石油需求和石油安全的现实又要求我们要加快南海石油开发的步伐。因此,建立南海石油战略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妥善解决与周边国家争端的需要。
6.石油安全应急战略
石油安全应急战略其实就是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战略。战略石油储备是整个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现石油供应中断或其他意外事故影响到石油供应时,通过紧急动用战略储备,可以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稳定。中国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才刚刚起步,而国家石油石化企业用于生产的少量零星周转性库存很有限,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战略石油储备,对于国家和企业应付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极为不利。在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同时我们还要建立非常形势下的石油安全保障机制。
7.节能战略和替代能源战略
节能是第五大资源,节油可以降低石油资源的战略意义。中国单位GDP的能
耗和油耗水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节能潜力较大。因此我们要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模式、农业生产体系、消费方式等方面制定符合国情的节能战略,让广大国民树立节约型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方面开展了较广泛的科研工作,虽然比重不大,但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结合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需要,进行了由针对性地推广,取得了较为实用的效果。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替代战略。
三、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的手段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完成,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战略武器的地位更加凸显。在关系到国家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大局时,无论何等重要的盟国关系或多么不友好的国家关系,均须让位于关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石油问题。石油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还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甚至国内稳定,石油安全越来越依靠战略、外交运筹来确保。
在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由于石油消费几乎是逐年攀高,而石油生产却没什么变化,仍在原位徘徊,于是,供需缺口逐年拉大,进口依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达1.22亿吨。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能力有限,石油资源的战略接替存在难度,东部油田已进入中晚期,出油率日益降低,自然递减严重,难度增加,成本上升。虽然我国海洋石油资源丰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足以改变中国石油形势的大型油田。自1982年以来,我国累计投资62.5亿美元,仅获得40亿吨石油储量,其中近期可供开采的还不到50%。西部开发虽已启动,但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形成规模至少需要10年时间),即使发现了大油田,恐怕一时也难解燃眉之急。此外,中国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等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石油供需的不足,强化了对外石油的依赖度。
石油需求高于一切。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日益发展的经济能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为了利用和应对石油危机的挑战,应精心制定和不断完善石油安全战略以及与之配套的政策、方针和策略;着力运筹石油安全总体布局,加强石油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全面贯彻石油安全政策、策略、方针,尽快形成石油安全战略协调机制,以上这些都依赖于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
石油安全未来战略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对未来国际石油形势的估计,对未来石油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战略定位,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策略、方针和手段。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会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内外政策、在国际社会的作用及国家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应以国家为单位展开研究,同时要考虑民间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政治和军事的视角,要重视有全球化背景的石油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加强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分析工作是在新形势下确保国家安全,保证国家未来发展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石油安全领域还缺乏战略性人才培养机制,尽快建立国家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机构,让这些机构成为干部储备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在确定人选时要重视候选人的思想深度和谋略深度,要从地缘战略角度分析未来在石油领域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加强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和建立相关机构既可为政府输送大批人才,又为政府决策提供多样政策选择,还从未来国家发展的高度对现行石油安全政策形成纠偏机制,在修正、调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能源需求高于一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可以肯定,21世纪,世界各国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必将围绕争夺石油展开。加强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未来战略研究,为我国相应政策、方针和策略提供有利参考是我们做到未雨绸缪,确保国家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
最近,美国国防部新成立了一个名为“战略未来”的政策研究部门,专门负责研究不久前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战略性问题。美国国防部已有基本评估办公室从事战略研究与分析,现在又设立“战略未来”办公室,说明美国正在加强未来战略的研究。“战略未来”办公室所担负的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将对未来10年美国在全球所发挥的作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对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战略”这一概念在国际政治学中的含义是“全局的、长远的计划”。未来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针对未来某个时期所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未来国家战略的意义就是要善谋长远,善谋全局。一个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全局和长远眼光的的国家战略是彻底摆脱被动反应式决策,实现积极主动决策的关键;是增强国家各项工作全面性、前瞻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也是利用机遇,妥善应对各项挑战的关键。
当前,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世界各国之间围绕石油的争夺日益激烈。作为一种政治武器,能源输出国越来越倾向于将石油作为战略武器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利益。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危机中,石油都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战略武器的特殊地位。
石油危机时代已经到来。石油危机逼近的现实呼唤中国国家战略中的石油安全战略要发出更多的战略性理论思考。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仍处于有实践无理论,有行动无协调的状态。石油安全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战略作为指导,作为一个石油需求日益增长的大国,我们更需要石油安全战略。高度重视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是应对能源危机挑战,确保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的内容
在石油安全领域加强未来战略的研究,要思考如何在大战略视野中考虑石油安全在国家和平崛起中的作用。当前石油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油价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当前油价已脱离单纯的经济轨道而受到政治外交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加了对国际油价走势判断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制定石油安全战略,提早建立相关的应急机制使石油供应应多元化和稳定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尽量避免高油价给经济和国家发展带来冲击。
总体来看,未来战略研究中石油安全战略研究应包括以下几点:
1.针对石油生产国与石油供应国的战略
当前,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
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空间所剩不多。以往的石油资源争夺史和当前世界石油资源格局的演变趋势表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特别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为谋取石油利益,都是不择手段的,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油气资源。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充分说明了此点。我们要确保能源的卖方就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来源多元化”战略并要确保稳定的和于己有利的价格。因此,针对目前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能源供应国制定相应的战略,实施积极的外交努力和外交突破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
2.作为石油消费国的石油消费战略
从世界范围内看,我国仍然是一个“贫油大国”和“贫气大国”。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比重比较低。我国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出口方面不具比较优势,反而在利用国际市场和进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未来时期我国的石油开发和市场战略必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国内,我们要尽快形成石油安全战略的协调机制,包括国家高层领导,政府外交和经贸主管部门,又包括能源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要提高能源企业的石油安全意识。企业与国家相应部门要主动协调,领导者应更多关石油安全战略问题,要充分利用国际问题研究界的智力资源,在决定对外投资、海外企业并购等重大行动前认真听取其建议和情况分析。
3.针对地区或全球性的石油战略
未来的能源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站在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制
定地区性或全球性的石油战略。具体包括:大国外交战略,经济合作战略,石油运输安全军事保障战略。目前,中国在海外的石油资源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经济不稳定地区,这与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我们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贡献是不相适应的。我们不仅要确保自己的能源安全而且还要对竞争对手的能源供应构成制约,拓宽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空间。
4.针对特殊国家的石油战略
特殊国家主要指被美国制裁,被列为“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和西方国家拒绝接触的的一些产油国如苏丹、利比亚、伊朗、津巴布韦和安哥拉。新一轮的石油外交已经展开,我们必须获得石油,如果在别处得不到石油,就应该前往这些国家。同时为避免“马六甲困局”,在输油管线建设上我们还可以和缅甸政府合作。
5.针对海洋特别是南海的石油战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对石油的争夺必将由陆地转向海洋。在南海南沙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整个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个海湾”之称,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南沙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南沙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目前,我国在南沙的很多岛屿都被周边国家强占,在有些地区一些国家已开始开采石油,形势对我很不利。南海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从长计议,但石油需求和石油安全的现实又要求我们要加快南海石油开发的步伐。因此,建立南海石油战略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妥善解决与周边国家争端的需要。
6.石油安全应急战略
石油安全应急战略其实就是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战略。战略石油储备是整个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现石油供应中断或其他意外事故影响到石油供应时,通过紧急动用战略储备,可以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稳定。中国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才刚刚起步,而国家石油石化企业用于生产的少量零星周转性库存很有限,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战略石油储备,对于国家和企业应付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极为不利。在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同时我们还要建立非常形势下的石油安全保障机制。
7.节能战略和替代能源战略
节能是第五大资源,节油可以降低石油资源的战略意义。中国单位GDP的能
耗和油耗水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节能潜力较大。因此我们要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模式、农业生产体系、消费方式等方面制定符合国情的节能战略,让广大国民树立节约型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方面开展了较广泛的科研工作,虽然比重不大,但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结合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需要,进行了由针对性地推广,取得了较为实用的效果。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替代战略。
三、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的手段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完成,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战略武器的地位更加凸显。在关系到国家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大局时,无论何等重要的盟国关系或多么不友好的国家关系,均须让位于关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石油问题。石油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还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甚至国内稳定,石油安全越来越依靠战略、外交运筹来确保。
在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由于石油消费几乎是逐年攀高,而石油生产却没什么变化,仍在原位徘徊,于是,供需缺口逐年拉大,进口依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达1.22亿吨。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能力有限,石油资源的战略接替存在难度,东部油田已进入中晚期,出油率日益降低,自然递减严重,难度增加,成本上升。虽然我国海洋石油资源丰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足以改变中国石油形势的大型油田。自1982年以来,我国累计投资62.5亿美元,仅获得40亿吨石油储量,其中近期可供开采的还不到50%。西部开发虽已启动,但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形成规模至少需要10年时间),即使发现了大油田,恐怕一时也难解燃眉之急。此外,中国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等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石油供需的不足,强化了对外石油的依赖度。
石油需求高于一切。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日益发展的经济能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为了利用和应对石油危机的挑战,应精心制定和不断完善石油安全战略以及与之配套的政策、方针和策略;着力运筹石油安全总体布局,加强石油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全面贯彻石油安全政策、策略、方针,尽快形成石油安全战略协调机制,以上这些都依赖于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
石油安全未来战略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对未来国际石油形势的估计,对未来石油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战略定位,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策略、方针和手段。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会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内外政策、在国际社会的作用及国家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应以国家为单位展开研究,同时要考虑民间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政治和军事的视角,要重视有全球化背景的石油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加强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分析工作是在新形势下确保国家安全,保证国家未来发展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石油安全领域还缺乏战略性人才培养机制,尽快建立国家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机构,让这些机构成为干部储备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在确定人选时要重视候选人的思想深度和谋略深度,要从地缘战略角度分析未来在石油领域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加强石油安全未来战略研究和建立相关机构既可为政府输送大批人才,又为政府决策提供多样政策选择,还从未来国家发展的高度对现行石油安全政策形成纠偏机制,在修正、调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能源需求高于一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可以肯定,21世纪,世界各国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必将围绕争夺石油展开。加强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未来战略研究,为我国相应政策、方针和策略提供有利参考是我们做到未雨绸缪,确保国家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