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镇义务教育简析


大理喜洲镇义务教育简析
吴林生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2005级公共事业管理(2)班.)
摘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义务教育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义务教育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理喜洲镇作为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侨乡之一,其教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喜洲教育事业在党.政府和社会各层人士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义务教育方面更是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喜洲义务教育在取得相应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才能使喜洲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喜洲   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     学校管理     家庭教育
 
A Brief Study on the Compulsive Education of Xi Zhou in Da Li
WU Lin-sheng
(College of PoliticsLaw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 Dali University,
Pubulic service Management of Grade2005 in Class 2)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a basic strategy in China.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 of the strategy. Therefore,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the essential influence o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Xi Zhou town of Dali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Xi Zhou has a long history of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education, especially compulsory gets a great achievement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Nowadays, education in Xi Zhou makes a good performance; meanwhile, it meets some complex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ose problems and work out the solution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in Xi Zhou.
Key words: Xi Zhou , compulsory education ,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  school management  , home education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推知,义务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对于国家来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种义务和责任;对于学生来说,它既是国家提供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和责任。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义务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推动喜洲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应积极分析研究喜洲镇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将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大理喜洲镇义务教育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喜洲镇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
喜洲镇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乡级建制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距州、市政府下关32公里,西临苍山,东临洱海,有13个村民委员会,55个自然村,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得出,总人口为62069人。喜洲义务教育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普查时,喜洲全镇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227人,占总人口的18.82%,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140人,占总人口40.75%。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38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8.09%,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522人,占总人口比例的36.28%。
喜洲镇各个行政村人口文化程度1990年与2000年比较的汇总表如下:
年份
1990年
2000年
行政村
总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比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
初中文化程度比
总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比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
初中文化程度比
喜洲村
4734
1555
32.85%
1384
29.24%
3568
850
23.82%
1588
44.51%
上关村
2870
1195
41.64%
449
41.64%
2891
1475
51.02%
916
31.68%
桃源
2493
1043
41.84%
345
41.84%
2326
1334
57.35%
615
26.44%
周城
7948
2801
35.24%
975
35.24%
8264
3623
43.84%
3023
36.58%
仁里
3861
1453
37.63%
1063
37.63%
3289
1343
40.83%
1117
33.96%
永兴
5010
2194
43.79%
810
43.79%
4777
2316
48.48%
1380
28.89%
文阁
4695
2070
44.09%
864
44.09%
4087
1835
44.90%
1480
36.21%
庆洞
4177
2026
48.50%
650
48.50%
4041
2215
54.81%
1077
26.65%
沙村
5011
2176
43.42%
926
43.42%
4338
2055
47.37%
1326
30.57%
金河
5108
2215
43.36%
826
43.36%
4845
2521
52.03%
1432
29.56%
河矣江
2658
1152
43.34%
444
43.34%
2558
1251
48.91%
813
31.78%
幸里
3771
1555
41.24%
1019
43.24%
3450
852
24.70%
1872
54.26%
作邑
1992
993
49.85%
470
49.85%
1973
852
43.18%
799
40.50%
注:①数据来源:《喜洲镇志》,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②文化程度人口指完成相应文化教育(如小学、初中)的人口数量;
1985年起,先后创建了喜洲镇一、二中两所初级中学,加上由私立五台中学改制的大理二中及设有初中教学班的周城九年制学校,喜洲镇现有四所收授初级中学学生教育的学校,各行政村各设完小(完全小学)一所,周城村为周城九年制学校。总计喜洲镇现有13所收授小学学生教育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总体上来讲呈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喜洲镇基础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情况如下:
教育程度
小学
初中
年份
适龄人口
在校学生
入学率
适龄人口
在校学生
入学率
1990年
5333
5290
99.20%
2946
2219
75.32%
1995年
5273
5254
99.60%
2428
1720
70.84%
1996年
5598
5591
99.86%
2351
2303
97.95%
1997年
6007
6004
99.97%
2263
2000
88.38%
注:①数据来源《喜洲镇志》;
②适龄人口即达到入学年龄的人口数量;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喜洲镇义务教育在不断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在取得相应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通过对人民群众、学校管理人员、教师、政府人员的调查,就他们认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学生家长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家庭贫困,承受不起基本的一些费用,如住宿费和书本费等;2、认为读书也没什么用,还要耗费钱财,不如在家里帮家里干点活;3、不知道怎样进行家庭教育。
      (二)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认为读书没用,积极性不高,不把读书当回事;2、老师对学生存在歧视,只凭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好坏,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3、学校课程单调无味,教学设施亦不齐全;4、作业负担太重,压力太大;5、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太大。
      (三)从学校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教育经费太少,满足不了教学需求;2、教师资源不够,且素质低,教师管理困难重重;3、部分家长对学校工作不理解,认同度不高,不是很支持学校工作。
      (四)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2、学生家庭教育不合理,使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嗜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3、学校领导层问题突出,管理不科学,特别是人事管理方面,裙带关系现象严重。
      (五)从政府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政府财政拮据,难以维持高额的教育经费投入;2、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大量资金流失。
二、促进喜洲镇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各年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结果的研究,现就促进喜洲镇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从教育经费的方面来说,应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布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前提下,扩展筹资渠道,可发展民办教育,尽量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办教育。同时对教育经费的筹资经营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化,保证每一笔资金都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保证义务教育经费充足及高效利用。针对贫困生的费用问题,应该贯彻落实好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食宿费的力度。根据相关条例规章规定:免学杂费的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中央拿大头。一般按国家分配比例规定,在西部地区是按8:2的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的资金,按规定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食宿费由地方政府承担,各级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比例可由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分配,同时也可发动社会上的友情人士提供相应的帮助,使每一名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不会因资金问题影响学业。
(二)从学校方面来讲,应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制度,同时对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选用、培训、升迁进行制度化、公开透明化,规范各环节工作,避免各种“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针对教师管理体制的问题,应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改变以前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的考核依据,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工作;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可实行绩效工资制,优教优酬,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搭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平台,提升管理水平,体现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吸引和发展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来本地任教。同时学校和教师之间可建立一种合同关系,通过合同契约明确教师、学校、社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将师资管理与使用纳入社会化,契约化管理轨道。针对学生厌课的现象,学校还可实行课程改革,增加选修课,活动课等,改变以前单纯由学校确定的必修课组成的教学模式,在适应国家教学课程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多样化,引入地方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如喜洲作为扎染之乡,可针对扎染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开设一些活动课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及课余生活,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校成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大家庭。
(三)从学生及其家长的方面来讲,主要就是要改变其思想观念和教育学习方式,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来进行,使其充分认识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可采取村委或宗族开会,贴宣传单,播放广播,政府工作人员或学校工作人员登门拜访等形式进行,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采取不同办法,对那些实在顽固不化的家长可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教育,但如果学生因为家庭确实贫困而无法及时入学应对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如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及教师应改变以前只重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学习的思想,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不能正常进行学习生活;针对家长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应给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建议,改变家长以前那种只关心子女考试成绩或什么都不关心或过分溺爱等不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使其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同学校教育工作密切配合,为其子女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喜洲镇志》 《 喜洲镇志》编辑委员会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农村义务教育:税费改革下的政策执行》 张强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 编写组编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7
4.《蓬勃发展的大理教育》李映寿 杨耀 孙旭主编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10
摘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义务教育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义务教育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理喜洲镇作为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侨乡之一,其教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喜洲教育事业在党.政府和社会各层人士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义务教育方面更是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喜洲义务教育在取得相应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才能使喜洲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喜洲   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     学校管理     家庭教育
 
A Brief Study on the Compulsive Education of Xi Zhou in Da Li
WU Lin-sheng
(College of PoliticsLaw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 Dali University,
Pubulic service Management of Grade2005 in Class 2)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a basic strategy in China.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 of the strategy. Therefore,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the essential influence o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Xi Zhou town of Dali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Xi Zhou has a long history of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education, especially compulsory gets a great achievement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Nowadays, education in Xi Zhou makes a good performance; meanwhile, it meets some complex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ose problems and work out the solution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in Xi Zhou.
Key words: Xi Zhou , compulsory education ,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  school management  , home education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推知,义务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对于国家来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种义务和责任;对于学生来说,它既是国家提供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和责任。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义务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推动喜洲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应积极分析研究喜洲镇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将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大理喜洲镇义务教育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喜洲镇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
喜洲镇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乡级建制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距州、市政府下关32公里,西临苍山,东临洱海,有13个村民委员会,55个自然村,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得出,总人口为62069人。喜洲义务教育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普查时,喜洲全镇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227人,占总人口的18.82%,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140人,占总人口40.75%。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38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8.09%,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522人,占总人口比例的36.28%。
喜洲镇各个行政村人口文化程度1990年与2000年比较的汇总表如下:
年份
1990年
2000年
行政村
总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比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
初中文化程度比
总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人口
小学文化程度比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
初中文化程度比
喜洲村
4734
1555
32.85%
1384
29.24%
3568
850
23.82%
1588
44.51%
上关村
2870
1195
41.64%
449
41.64%
2891
1475
51.02%
916
31.68%
桃源
2493
1043
41.84%
345
41.84%
2326
1334
57.35%
615
26.44%
周城
7948
2801
35.24%
975
35.24%
8264
3623
43.84%
3023
36.58%
仁里
3861
1453
37.63%
1063
37.63%
3289
1343
40.83%
1117
33.96%
永兴
5010
2194
43.79%
810
43.79%
4777
2316
48.48%
1380
28.89%
文阁
4695
2070
44.09%
864
44.09%
4087
1835
44.90%
1480
36.21%
庆洞
4177
2026
48.50%
650
48.50%
4041
2215
54.81%
1077
26.65%
沙村
5011
2176
43.42%
926
43.42%
4338
2055
47.37%
1326
30.57%
金河
5108
2215
43.36%
826
43.36%
4845
2521
52.03%
1432
29.56%
河矣江
2658
1152
43.34%
444
43.34%
2558
1251
48.91%
813
31.78%
幸里
3771
1555
41.24%
1019
43.24%
3450
852
24.70%
1872
54.26%
作邑
1992
993
49.85%
470
49.85%
1973
852
43.18%
799
40.50%
注:①数据来源:《喜洲镇志》,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②文化程度人口指完成相应文化教育(如小学、初中)的人口数量;
1985年起,先后创建了喜洲镇一、二中两所初级中学,加上由私立五台中学改制的大理二中及设有初中教学班的周城九年制学校,喜洲镇现有四所收授初级中学学生教育的学校,各行政村各设完小(完全小学)一所,周城村为周城九年制学校。总计喜洲镇现有13所收授小学学生教育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总体上来讲呈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喜洲镇基础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情况如下:

教育程度
小学
初中
年份
适龄人口
在校学生
入学率
适龄人口
在校学生
入学率
1990年
5333
5290
99.20%
2946
2219
75.32%
1995年
5273
5254
99.60%
2428
1720
70.84%
1996年
5598
5591
99.86%
2351
2303
97.95%
1997年
6007
6004
99.97%
2263
2000
88.38%

注:①数据来源《喜洲镇志》;
②适龄人口即达到入学年龄的人口数量;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喜洲镇义务教育在不断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在取得相应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通过对人民群众、学校管理人员、教师、政府人员的调查,就他们认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学生家长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家庭贫困,承受不起基本的一些费用,如住宿费和书本费等;2、认为读书也没什么用,还要耗费钱财,不如在家里帮家里干点活;3、不知道怎样进行家庭教育。
      (二)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认为读书没用,积极性不高,不把读书当回事;2、老师对学生存在歧视,只凭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好坏,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3、学校课程单调无味,教学设施亦不齐全;4、作业负担太重,压力太大;5、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太大。
      (三)从学校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教育经费太少,满足不了教学需求;2、教师资源不够,且素质低,教师管理困难重重;3、部分家长对学校工作不理解,认同度不高,不是很支持学校工作。
      (四)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2、学生家庭教育不合理,使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嗜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3、学校领导层问题突出,管理不科学,特别是人事管理方面,裙带关系现象严重。
      (五)从政府方面来说,他们认为主要问题有:1、政府财政拮据,难以维持高额的教育经费投入;2、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大量资金流失。
二、促进喜洲镇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各年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结果的研究,现就促进喜洲镇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从教育经费的方面来说,应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布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前提下,扩展筹资渠道,可发展民办教育,尽量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办教育。同时对教育经费的筹资经营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化,保证每一笔资金都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保证义务教育经费充足及高效利用。针对贫困生的费用问题,应该贯彻落实好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食宿费的力度。根据相关条例规章规定:免学杂费的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中央拿大头。一般按国家分配比例规定,在西部地区是按8:2的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的资金,按规定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食宿费由地方政府承担,各级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比例可由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分配,同时也可发动社会上的友情人士提供相应的帮助,使每一名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不会因资金问题影响学业。
(二)从学校方面来讲,应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制度,同时对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选用、培训、升迁进行制度化、公开透明化,规范各环节工作,避免各种“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针对教师管理体制的问题,应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改变以前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的考核依据,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工作;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可实行绩效工资制,优教优酬,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搭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平台,提升管理水平,体现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吸引和发展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来本地任教。同时学校和教师之间可建立一种合同关系,通过合同契约明确教师、学校、社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将师资管理与使用纳入社会化,契约化管理轨道。针对学生厌课的现象,学校还可实行课程改革,增加选修课,活动课等,改变以前单纯由学校确定的必修课组成的教学模式,在适应国家教学课程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多样化,引入地方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如喜洲作为扎染之乡,可针对扎染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开设一些活动课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及课余生活,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校成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大家庭。
(三)从学生及其家长的方面来讲,主要就是要改变其思想观念和教育学习方式,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来进行,使其充分认识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可采取村委或宗族开会,贴宣传单,播放广播,政府工作人员或学校工作人员登门拜访等形式进行,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采取不同办法,对那些实在顽固不化的家长可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教育,但如果学生因为家庭确实贫困而无法及时入学应对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如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及教师应改变以前只重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学习的思想,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不能正常进行学习生活;针对家长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应给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建议,改变家长以前那种只关心子女考试成绩或什么都不关心或过分溺爱等不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使其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同学校教育工作密切配合,为其子女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喜洲镇志》 《 喜洲镇志》编辑委员会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农村义务教育:税费改革下的政策执行》 张强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 编写组编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7
4.《蓬勃发展的大理教育》李映寿 杨耀 孙旭主编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10